原标题:"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5篇"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仔细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信息评估和判断的能力,一份注重细节的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是学练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
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一、热身训练:
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
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
二、典型例题: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
三、课堂巩固: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 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 为参照物的。
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合_____________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米的路程。
4.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用上述第__________种方法比较方便.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3.5米/秒 b.3.75米/秒 c.4米/秒 d.4.5米/秒
7.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a b b. b c c. b d d. a d
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
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⑴ 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⑵ 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四、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3. a、b两辆车各自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为3:2,当它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3:4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
a.9:8 b.2:1 c.8:9 d.1:2新 课标 第一 网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5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
a.小明先到终点 b.小华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7.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 )
a.1米/秒 b.5米/秒 c.20千米/时 d.40千米/时
8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二、填空题
1 2008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行.快速公交一号线全程24km,北起 新北公交中心站,南至武进公交中心站,全程运行时间为40min,快速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
3 右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 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
4.如图5-16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___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_______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2l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2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四、计算题
1 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 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 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2.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码 e.u-8888
日期 02-05-28
上车 10∶00
下车 10∶05
单价 2.00元
里程 6.0km
金额 16.00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图5-25是一个跑步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信息1:他们两个人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2:
信息3:
试在一张图中画出两人的速度图像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3.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篮球、教科书第74页的“罐子”。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将教科书第74页所示的“罐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
提问: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吗?
提问:开始铁罐在斜面上具有什么能?
向下滚动时具有什么能?
铁罐滚动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具有什么能?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根据图片提问:飞行中的飞机具有什么能?
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展示和提问:
展示射箭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弓的弹性势能哪里去了?
提问:举高的球释放后,重力势能减小,是不是能量消失了?归纳得出: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巩固练习
请学生再分析“撑杆跳”、“蹦床”、“蹦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演示滚摆实验
请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思考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做单摆实验,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单摆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指导学生做教科书中的铁锁摆动的实验。实验前提问:铁锁会打到鼻子吗?
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展示图片与提问
根据过山车的图片,请学生分析图中的过山车具有什么能?过山车为什么能够不断地翻滚?
展示图片或视频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
讲授:水能和风能是水或者空气因为运动或者位置高而具有的机械能。展示: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表现自然界的机械能有利也有弊。
提问: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水电站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的,风力发电是怎样的。
总结
1.什么是机械能?
2.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巩固练习。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篇3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的实验。
[教具]
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方法]
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记录: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在表一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板书)
③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保持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3伏不变。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实验,依次分别接入5欧、10欧、15欧电阻。
记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到“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板书)
(二)、欧姆定律(板书)
①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板书并讲解)
②公式:i=u/r(板书)
③单位:u—伏、r—欧、i—安(板书)
④说明: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⑤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三)、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板书)
讲解:上述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应特别注意,i=u/r和r=u/i属于形同实异。也就是说,r=u/i式中的r不能理解为:电流一定时,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或电压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三、课堂小结:
欧姆定律是今后学习电学中常用的定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①要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②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与设计;③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④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变形。
四、巩固练习:
l、按照表一记录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计算电流值。
2、某一电阻接在6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a,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12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篇4
【目的和要求】
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
直流伏特计(j0408型或j0408-1型),干电池3节,小灯座(j2351型)2个,小灯泡(5伏,0.3安)2个,单刀开关(j2352型),导线若干。
j0408型直流伏特计外形见图3.6-1,这种伏特计的表头是磁电式。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分别是“-5-0-15”和“-1-0-3”,接线柱分别标有“-”、“3”和“15”。调零器在刻度盘下方。这种伏特计的刻度盘上“0”点不在最左端,而在“0”点左侧还有一些刻度,可以防止因正负接反而撞坏指针。
有些学校还有另一种型号的伏特计(图3.6-2),这种伏特计的量程分别为“0-15”和“0-3”,接线柱“+”作为公共端。
还有的学校用的是交、直流两用伏特计(图3.6-3),这种伏特计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用直流时量程分别是“0-3”和“0-15”,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0.1伏和0.5伏。用交流时量程分别是“0-45”和“0-450”,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1伏和10伏。有五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45”和“450”标记,“-”作为公共端,直流档看下边刻度,交流档看上边刻度。
【实验方法】
伏特计是电学实验中常用仪表之一。本实验是练习使用伏特计,应注意掌握正确使用伏特计的方法。
在使用伏特计时,首先要看清它是直流的还是交流的;再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伏特,并且弄清楚各量程上每小格所表示的伏特数。再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若没对准就要调零。
要注意伏特计在电路中的接法是与被测电路并联,伏特计“+”端接靠近电源正极的点,“-”端接靠近电源负极的点。
实验步骤:
1.用伏特计测电池和电池组的电压
用伏特计先测出每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再测出3节干电池串联后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要注意电池串联的正确方法,如果有一节电池接反了,电池组的电压将降低。)
思考: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是不是等于串联的各节电池两端电压之和。
2.用伏特计测串联电路电压
把两灯泡、开关、干电池组成串联电路,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两灯泡串联后两端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
思考: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3.用伏特计测并联电路电压
把两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再与开关、干电池串联起来。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
思考: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条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注意事项】
1.在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选择适当的量程。若难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应先使用最大的量程试触,若指针示数很小,再改按小量程的。接通电路后指针反转时,应立即断开电键,将伏特计的接线对调。
2.最好选用不同规格的两个灯泡,串联时u1和u2才不相等,以免产生串联电路各部分上的电压相等的错觉。
2.读取伏特计示数时,要待指针稳定,视线要与表盘垂直。
【参考资料】
伏特计的简易故障检修。
1.测量时如果两个量程上指针都不动,可能是公共接线柱背后断开,或是分压电阻断开,或是表头线圈断开,取下底板检查。
2.拧动某接线柱时,指针时动时不动,则是该接线柱螺丝帽松动,应将其拧紧。
3.伏特计的指针弯曲不正或动圈卡住等故障的检修方法与安培计相同,详见前面介绍。
【思考题】
想一想,如果把伏特计误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对电路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因为伏特计本身电阻很大,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增大电路总电阻,使电路中电流变得很小。
2.如果需要测量的电压在1.40-1.60伏特之间,应选用0-3量程还是选用0-15量程?为什么?
提示:用0-3量程。因为所测电压在3伏特范围内,0-3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1伏特,0-15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5伏特。用每格示数较小的量程误差较小。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了解硬币(20分钟)
1、 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 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 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分钟)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四、总结知识点 (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以上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5篇的内容,由学练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
最新范文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5篇06-24
集体企业劳动合同5篇06-24
端午教案8篇06-24
金色鱼钩的教案8篇06-24
金色鱼钩的教案模板8篇06-24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教案模板7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