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领导致辞(精选19篇)

时间:2024-06-25 23:34:53 投稿人:kaka003

原标题:"名校毕业领导致辞(精选19篇)"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名校毕业领导致辞(精选19篇)由网友“福建逛深圳论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名校毕业领导致辞,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名校毕业领导致辞

篇1:名校毕业致辞

尊敬的高铭暄老师,如果我的信息足够准确的话,高老师是今天在座最年长的先生,90岁的高铭暄老师自始至终坐在这里,岿然不动。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参加高铭暄老师新作分享研讨会的时候,很多与会者所说的一句话,大家都期待,从那天开始,高老师能够像90后那样去享受工作,去享受生活,祝福高老师!

各位尊敬的同事,感谢你们在大部分同学行将离开人大法学院的时候,还选择坚守在这里,陪伴着他(她)们。尤其是刚才我们特别致敬的各位荣休教授,我们可能都没有见过他(她)们的芳华,但他(她)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法治事业,献给了人大法学院,也向他(她)们送上崇高的敬意!

我们亲爱的家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陪伴,亲情是我们心田里最柔软的地块。没有家人坚强的支撑,可能很多同学走不到这里,致敬我们的家人!

各位亲爱的20xx届的毕业生,你们也要为自己喝彩,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值得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认真去阅读的书。你们的书本才刚刚打开,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我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们!

这学期刚刚开始的三个月,我是在大兴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度过的。来自全国94所高校的94位同学,我们度过了三个月难忘的培训时光。我们在一起互动和交流的时候,每每会谈到学科的分类。在和53期中青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同学交流学科分类有关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和发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器物层面的。器物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硬环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自然科学相当重要。另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制度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软环境,改善了我们的心灵,所以人文社会科学同样重要。

其实我们正在进行的毕业典礼,何尝不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毕业典礼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济济一堂,让我们追昔抚今、畅想未来,让我们互道祝福、倾诉衷肠。我知道,这个典礼结束之后,你们中的大部分就要离开了,还有一小部分会继续留下来。你们即将离开或者继续留下来的,是一个你们未必十分满意、但是你们一定会用一辈子去惦念的法学院。

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已经看到了。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和林嘉书记在致辞和主持的时候都谈到,在教育部组织的四轮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院都位居榜首。但是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注意到,在前段时间下发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分析报告中,我们人大法学院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名列第19位;在面向在校学生有选择地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的导师指导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32位到43位,我们的导师指导时间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77位。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已经听到了。在昨天由法学院团委和教务科组织的毕业生座谈会上,我们邀请了17位同学参加座谈,你们谈了对本科生课程的不满,吐槽了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和法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你们的不满意,我们都知道了,也都记下了。

感谢你们的坦率和真诚,只有爱之深,才会盼之切。因为你们和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把人大法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法学院。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备世界一流人才培养能力的法学院。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离不开世界一流的师资团队和教辅团队,更离不开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就是世界一流的课程体系。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还远谈不上是世界一流。但我们正在努力,我们正在对我们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我们希望改革之后的课程体系,既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又能够开阔同学们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视野,还能够提升同学们国际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让人成为人,而不仅仅是成为具备从事某类职业资格的人。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还能够滋润同学们的赤子之心。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能够贡献世界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在前不久举办的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上,我也曾经谈过我的想法。我说在我的心目中,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贡献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二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去贡献洞见;三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分析框架和二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洞见,在法学领域中去进行知识的拓展;四流的法学院,学习并重复别人的知识。人大法学院前辈的先生们,包括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法学家们,他(她)们一直都在朝着贡献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方向努力,并且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法学院年青一代的先生们,还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前行。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有世界一流社会服务能力的法学院。我们不但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人类共同面对问题的能力。人大法学院一贯都有服务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就在我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法理学专业的张龑老师正在新疆财经大学执行援疆任务。他和新疆维吾尔族的家庭结成了亲戚,同吃同住、亲密无间。经济法专业的宋彪老师正在云南的兰坪,担任县委常委和副县长,他的足迹遍及兰坪的山山水水,为兰坪的知识扶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大法学院的先生们参与了我国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拳拳爱国心,殷殷赤子情,天地可鉴,日月可鉴。

这就是我们的人大法学院!

从同学们步入这个校门的那一天起,你们就有了一个终生都挥之不去的名字人大法律人。人大法律人是一个承载了68年砥砺奋斗,承载了几代人法治梦想的伟大名字。我不希望人大法律人仅仅是一张兑换券,让我们的同学用它去换房子、车子和票子;我也不希望人大法律人仅仅是一张通行证,让我们的学生凭借它通向更高的社会地位。我更希望人大法律人是一份对法治的坚守,是一份对爱的承诺。法治,何尝不是人类又一项伟大的发明!法治,让利益存在激烈冲突的各方脱下战袍,穿上礼服,把战场上的刀兵相见,变成了法庭上的唇枪舌战。法治,能够维持我们有秩序的生活,能够保障我们基本的稳定、自由和尊严。人大法律人当然要坚守法治,但仅有法治是不够的,人大法律人,还要有对爱的承诺。昨天,一个让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的故事在微信中刷屏。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当她徘徊在生与死边缘的时候,如果有更多的人给她温暖和力量,她可能就不会选择从八楼跃身而下,她的生命就不会永远定格在19岁!一个有爱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真正的人;一个有爱的民族,才有资格说自己是文明的民族;一个有爱的国家,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强大的国家;一个有爱的物种,才是在这个星球上取得了生存正当性的物种。

临别之际,感慨万千。离愁别绪,都不知从何说起。我想在最后,用稍加修改的米兰昆德拉的两段话作为祝福:

从现在起,我们会谨慎选择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再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们的心已经听到了远方的召唤,我们无暇顾及过往,无暇顾及身后的是非和议论,我们要向前走。

因为我们已无可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带着对法治的坚守,带着对爱的承诺,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吧!向着未知的将来,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前行吧!我和法学院的各位先生会永远陪伴着你们,我和法学院的各位先生愿意和你们一起前行!向着中国法治更加美好的明天,也向着人类更加灿烂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前行!

篇2:名校毕业致辞

比尔·盖茨(BillGates,1955~):出生于美国西雅图,曾就读于西雅图的私立湖滨中学,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大三辍学,与同窗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推出了DOS和Windows,成为世界首富。

尊敬的Bok校长、Rudenstine前校长、即将上任的Faust校长、哈佛集团的各位成员、监管理事会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有一句话我等了三十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我要感谢哈佛大学在这个时候给我这个荣誉。明年,我就要换工作了……我终于可以在简历上写我有一个本科学位,这真是不错啊。

我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到高兴,你们拿到学位可比我简单多了。哈佛的校报称我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成功的辍学生”,我想这大概使我有资格代表我这一类学生发言……在所有的失败者里,我做得最好。

但是,我还要提醒大家,我使得斯特夫·鲍尔莫(SteveBallmer)也从哈佛商学院退学了。因此,我是个有着恶劣影响力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被邀请来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演讲。如果我在你们入学欢迎仪式上演讲,那么能够坚持到今天在这里毕业的人也许会少得多吧。

对我来说,哈佛的求学经历是一段非凡的经历。校园生活很有趣,我常去旁听我没选修的课。哈佛的课外生活也很棒,我在英国的拉德克利夫(Radcliffe)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每天我的寝室里总有很多人一直待到半夜,讨论着各种事情,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我从不考虑第二天早起。这使得我变成了校园里那些不安分学生的头头,我们互相粘在一起,做出一种拒绝所有正常学生的姿态。

拉德克利夫是个过日子的好地方,那里的女生比男生多,而且大多数男生都是理工科的。这种状况为我创造了最好的机会,如果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可惜的是,我正是在这里学到了人生中悲伤的一课:机会大,并不等于你就会成功。

我在哈佛最难忘的回忆之一发生在1975年1月。那时,我从宿舍楼里给位于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的一家公司打了一个电话,那家公司已经在着手制造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我提出想向他们出售软件。

我很担心,他们会发觉我是一个住在宿舍的学生从而挂断电话,但是他们却说:“我们还没准备好,一个月后你再来找我们吧。”这是个好消息,因为那时软件还根本没有写出来呢。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夜以继日地在这个小小的课外项目上工作,这导致了我学生生活的结束以及通往微软公司的不平凡旅程的开始。

不管怎样,我对哈佛的回忆主要都与充沛的精力和智力活动有关。哈佛的生活令人愉快,也令人感到有压力,有时甚至会感到泄气,但永远充满了挑战性。生活在哈佛是一种吸引人的特殊待遇……虽然我离开得比较早,但是我在这里的经历、在这里结识的朋友、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一些想法永远地改变了我。

但是,如果现在严肃地回忆起来,我确实有一个真正的遗憾。

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它们使得无数的人们被迫生活在绝望之中。

我在哈佛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我也了解了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

但是,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不管通过何种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或是广泛的经济机会——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我离开校园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在这个国家里有几百万的年轻人无法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也不知道发展中国家里有无数的人们生活在无法形容的贫穷和疾病之中。

我花了几十年才明白了这些事情。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在与我不同的时代来到哈佛的。你们比以前的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是怎样的不平等。在你们的哈佛求学过程中,我希望你们已经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新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怎样最终应对这种不平等以及我们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讨论的方便,请想象一下,假如你每个星期可以捐献一些时间、每个月可以捐献一些钱,你希望这些时间和金钱可以用到对拯救生命和改善人类生活有最大作用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对梅林达(Melinda)和我来说,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如何能将我们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讨论过程中,梅林达和我读到了一篇文章,里面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麻疹、疟疾、肺炎、乙型肝炎、黄热病,还有一种以前我从未听说过的轮状病毒,这些疾病每年导致50万儿童死亡,但是在美国一例死亡病例也没有。

我们被震惊了,我们想,如果几百万儿童正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且他们是可以被挽救的,那么世界理应将用药物拯救他们作为头等大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价格还不到一美元的救命药剂并没有送到他们的手中。

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我们对自己说:“事情不可能如此,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它理应是我们努力的头等大事。”

所以,我们用任何人都会想到的方式开始工作,我们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死去?”

答案很简单,也很令人难堪。在市场经济中,拯救儿童是一项没有利润的工作,政府也不会提供补助。这些儿童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经济上没有实力,在政治上没有能力发出声音。

但是,你们和我在经济上有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发出声音。

我们可以让市场更好地为穷人服务,如果我们能够设计出一种更有创新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果我们可以改变市场,让更多的人可以获得利润,或者至少可以维持生活——那么,这就可以帮到那些正在极端不平等的状况中受苦的人们。我们还可以向全世界的政府施压,要求他们将纳税人的钱花到更符合纳税人价值观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样一种方法,既可以帮到穷人,又可以为商人带来利润,为政治家带来选票,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一种减少世界性不平等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个任务是无限的,它不可能被完全完成,但是任何自觉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都将会改变这个世界。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乐观的。但是,我也遇到过那些感到绝望的怀疑主义者,他们说:“不平等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就存在,到人类灭亡的最后一天也将存在——因为人类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乎。”我完全不能同意这种观点。

我相信,问题不是我们不在乎,而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

此刻在这个院子里的所有人,生命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时刻,目睹人类的悲剧,感到万分伤心。但是我们什么也没做,并非我们无动于衷,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做是有效的,那么我们就会采取行动。

改变世界的阻碍并非是人类的冷漠,而是世界实在太复杂。

为了将关心转变为行动,我们需要找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后果,但是世界的复杂性使得所有这些步骤都难于做到。

即使有了互联网和24小时直播的新闻台,让人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仍然十分困难。当一架飞机坠毁了,官员们会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承诺进行调查、找到原因、防止将来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但是如果那些官员敢说真话,他们就会说:“在今天这一天,全世界所有可以避免的死亡之中,只有0。5%的死者来自于这次空难。我们决心尽一切努力,调查这个0。5%的死亡原因。”

显然,更重要的问题不是这次空难,而是其他几百万可以预防的死亡事件。

我们并没有很多机会了解那些死亡事件,媒体总是报告新闻,几百万人将要死去并非新闻。如果没有人报道,那么这些事件就很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即使我们确实目睹了事件本身或者看到了相关报道,我们也很难持续关注这些事件。看着他人受苦是令人痛苦的,何况问题又如此复杂,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人,所以我们会将脸转过去。

就算我们真正发现了问题所在,也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接着还有第二步:那就是从复杂的事件中找到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要让关心落到实处,我们就必须找到解决办法。如果我们有一个清晰可靠的答案,那么当任何组织和个人发出疑问“我如何能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就能采取行动,我们就能够保证不浪费一丁点儿全世界人类对他人的关心。但是,世界的复杂性使得很难找到对全世界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有效的行动方法,因此人类对他人的关心往往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从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解决办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找到最高效的方法、发现适用于这个方法的新技术、同时最聪明地利用现有的技术,不管它是复杂的药物,还是最简单的蚊帐。

艾滋病就是一个例子。总的目标,毫无疑问是消灭这种疾病;最高效的方法是预防;最理想的技术是发明一种疫苗,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终生免疫。所以,政府、制药公司、基金会应该资助疫苗研究。但是,这项研究工作很可能十年之内都无法完成。因此,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使用现有的技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设法让人们避免那些危险的行为。

要实现这个新的目标,又可以采用新的四步循环。这是一种模式,关键的东西是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和行动。我们千万不能再犯上个世纪在疟疾和肺结核上犯过的错误,那时我们因为它们太复杂而放弃了采取行动。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乐观的。但是,我也遇到过那些感到绝望的怀疑主义者,他们说:“不平等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就存在,到人类灭亡的最后一天也将存在——因为人类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乎。”我完全不能同意这种观点。

我相信,问题不是我们不在乎,而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

此刻在这个院子里的所有人,生命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时刻,目睹人类的悲剧,感到万分伤心。但是我们什么也没做,并非我们无动于衷,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做是有效的,那么我们就会采取行动。

在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法之后,就是最后一步——评估工作结果,将你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经验传播出去,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从你的努力中有所收获。

当然,你必须有一些统计数字,你必须让他人知道,你的项目为几百万儿童新接种了疫苗。你也必须让他人知道,儿童死亡人数下降了多少。这些都是很关键的,不仅有利于改善项目效果,也有利于从商界和政府得到更多的帮助。

但是,这些还不够,如果你想激励其他人参加你的项目,你就必须拿出更多的统计数字。你必须展示你的项目的人性因素,这样,其他人就会感到拯救一个生命对那些处在困境中的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

几年前,我去瑞士达沃斯旁听一个全球健康问题论坛,会议的内容有关于如何拯救几百万条生命。天哪,是几百万!想一想吧,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已经让人何等激动,现在你要把这种激动再乘上几百万倍……但是,不幸的是,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最乏味的论坛,乏味到我无法强迫自己听下去。

那次经历之所以让我难忘,是因为之前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软件的第13个版本,我们让观众激动得跳了起来,喊出了声。我喜欢人们因为软件而感到激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让人们因为能够拯救生命而感到更加激动呢?

除非你能够让人们看到或者感受到行动的影响力,否则你无法让人们激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同前面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我依然是乐观的。不错,人类的不平等有史以来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够化繁为简的新工具却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人类的同情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将来同过去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它们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六十年前,乔治·马歇尔也是在这个地方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一个计划,帮助那些欧洲国家的战后建设,他说:“我认为,困难的一点是这个问题太复杂,报纸和电台向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事实,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极端难于清晰地判断形势。事实上,经过层层传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势是根本不可能的。”

马歇尔发表这个演讲之后的三十年,我那一届学生毕业,当然我不在其中。那时,新技术刚刚开始萌芽,它们将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小、更开放、更容易看到、距离更近。

低成本的个人电脑的出现,使得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有机会诞生,它为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网络的神奇之处不仅仅是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它还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我们可以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共同工作。这就大大加快了革新的进程,发展速度简直快得让人震惊。

与此同时,世界上有条件上网的人只是全部人口的1/6。这意味着还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人们没有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来。那些有着实际操作经验和相关经历的聪明人却没有技术来帮助他们,将他们的天赋或者想法与全世界分享。

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使用新技术,因为这些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将因此可以互相帮助。新技术正在创造一种可能,不仅是政府,还包括大学、公司、小机构、甚至个人,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能够评估他们努力的效果,去改变那些马歇尔六十年前就说到过的问题——饥饿、贫穷和绝望。

哈佛是一个大家庭,这个院子里在场的人们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类群体之一。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毫无疑问,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资助者已经用他们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能够再做什么呢?有没有可能哈佛的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慧用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

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问题:

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

哈佛是否鼓励她的老师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么……世界性的饥荒……清洁水资源的缺乏……无法上学的女童……死于非恶性疾病的儿童……哈佛的学生有没有从中学到东西?

那些世界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们有没有从那些最困难的人们身上学到东西?

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

我的母亲在我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那一天,曾经感到非常骄傲,她从没有停止督促我去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在我结婚的前几天,她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Melinda的。那时,我的母亲已经因为癌症病入膏肓,但她还是认为这是又一次传播她的信念的机会。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对于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他们还在期待更多的帮助。”

想一想吧,我们在这个院子里的.这些人被给予过什么——天赋、特权、机遇——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有无限的权力期待我们作出贡献。

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择一个问题、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们能够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你们职业的核心,那么你们就会非常杰出。但是,你们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困难所在,找到解决它们的途径。

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将解决人类的不平等视为己任,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在座的各位毕业的同学,你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当你们离开哈佛的时候,你们拥有的技术,是我们那一届学生所没有的。你们已经了解到了世界上的不平等,我们那时还不知道这些。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要是你们再弃那些你们可以帮助的人们于不顾,就将受到良心的谴责,只需一点小小的努力,你们就可以改变那些人们的生活。你们比我们拥有更大的能力,你们必须尽早开始,尽可能长时期坚持下去。

知道了你们所知道的一切,你们怎么可能不采取行动呢?

我希望,三十年后你们还会再回到哈佛,想起你们用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所做出的一切。我希望在那个时候你们用来评价自己的标准不仅仅是你们的专业成就,更包括你们为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你们如何善待那些远隔千山万水、与你们毫不涉及的人们,你们与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同为人类。

最后,祝各位同学好运。

篇3:名校毕业致辞

北大校长周其凤:你们不会忘记相伴走过的同窗好友、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以及在宿舍楼前一笔一画写下各种通知的楼长;你们不会忘记在北大学到的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社会的视角、为人立世的原则。正是这些人、这些景、这些光阴和故事,让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痛,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成长!当然,我也希望,你们一定要忘记:请你们忘记成绩单上的分数,那真的只是“浮云”;请你们忘记曾经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你们就不会那么的“伤不起”……忘记这些,放下这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你们将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无数的机遇。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前行,飞得更高!

清华校长顾秉林:或许你们还在感叹文科图书馆的舒适便利,或是怀念“名厨进清华”带来的四方美味;或许你们还能记起入学时与家人在校园里的合影,而今天却穿上学士服,犹豫着究竟要摆一个什么样的雷人造型。而在我的眼中,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公益;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当然,我也知道,学校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校园建设中的噪音、尘土和交通不便等,给大家带来了困扰,网络收费和宿舍搬迁也有令大家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同学们的批评和意见,是出于对学校的爱护和理解。学校领导和各部门都会以虚心的态度去反思、以负责的行动去改进。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你们的包容与热爱,学校也一定会与同学们一起,把清华建设得更加美好。我知道有大学的老师说:你们毕业十年以后,没有四千万不要来见我。我不会说这样的话,我也不指望你们毕业以后做“包公”,但十年以后你们谁敢陷害忠良,我就给你灭了门,不让你进我的门。你做不成“包公”可以,但是你不能陷害忠良,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底线。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何兵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是看似无用的,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的东西,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网络批评已成为还原真实、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公共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如果这种批评不是建立在理性和探究真理的基础上,就会走向事物本来面目的反面。遇事要冷静,不要一点就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自我反思的力量,运用理性的头脑去伪存真。

篇4:经典名校毕业致辞

校长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对毕业生而言,今年的六月,就是一部剧。散伙饭、谢师宴、毕业照、毕业旅行,还有世界杯,是每一集的主题,当然,也偶有“断片”。今天是农历夏至,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的转折点,也是你们人生的转折点,我们从三环里的法大,来到三环外的首体,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你们人生中的又一重要时刻,这注定“令人难忘”!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2021届毕业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前,为你们在新一号楼前露天举行开学典礼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时光荏苒,转眼就迎来了你们的毕业典礼。原曾料想,三年后的今天可以在学校自己的礼堂为你们举行毕业典礼,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如愿,不得不跨越三环,借首体一地来办。你们可能会问:“还有这种操作?”我的回答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但大家也不要太挑剔,这比露天举办还是好一点,“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咯”。

三年来,我们不仅一道见证了国家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而且我们一同目睹了法大的进步和办学成就:比如,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法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比如,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获A+结果,并列全国第一;比如,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法大建校6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法大考察,代表党中央,对法大建校65周年,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祝贺,致以节日的美好祝愿和诚挚的问候。总书记在法大亲自主持了有法大师生参加的座谈会,并就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人才培养、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讲:“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于新中国之初,是我国一所著名高等学府。65年来,学校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5月3日,总书记再次勉励我校青年学子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重要讲话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法大人!

三年来,同学们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在法大并不太大也不完美的校园里,增长了学识、丰富了阅历、提升了智慧、强健了身心,收获了师生情、同学谊,有的同学还“转角遇到爱”。

三年来,同学们吃腻了食堂,吃遍了外卖,有的同学每天喊着减肥,体重却一路飙升;还有同学每天喊着健身,却不迈出宿舍一步。据说,还有人玩着“抖音”刷微博。无论你们经历了什么,你们都成长了。洗去了三年前的青涩和稚嫩,收获了今天的自信、睿智和意气风发。从你们的精气神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平和而喜悦、萌动而阳光。

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今天毕业典礼之后,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这启航时刻,我很想同大家再做一次思想交流。培根曾在《论青年和老年》一文中这样评价过青年:“青年人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的确,青年意味着纯真、意味着热情、意味着活力、意味着际遇,也意味着未来,但青年有时难免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心浮气躁、行事轻率、好走极端。青年人该如何扬长避短呢?培根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在你们临行前我想送给你们的寄语和祝福是,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精于自我管理,做到自律、自省、自爱、自信,不断超越自我,成就精彩人生。

一是保持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我约束。自律其实是一种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自律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自律展现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一个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人,一定离不开其内化于心的善良、言行一致的修养、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没有监督的自律。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往往容易受习惯和诱惑的影响,或者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情。“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这句话讲得对,有时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缺的只是坚持。请你们记住,不要放纵自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胡适先生在1932年告诫当时的毕业生时,就提醒他们“毕业之后,墮落的方式很多,第一条便是容易拋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这种堕落在今日同样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自律之路,注定艰辛。但也只有真正做到自律的人,才会最终让人望尘莫及,给人更多的感动。

二是学会自省,定期同自己内心对话。 《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劝学》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一直是中国人德行修养的标准之一,它能解决我们思想的问题,帮助我们“看得透、不自困”。毕业之后,走进社会,由于角色的多样化,你们需要处理好、平衡好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的各种事务,这对你的精力和智慧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在经济迅猛发展、价值多元的社会里,现实会冲击或动摇你追求梦想的初心,使你感到困惑和迷失。这个时候,你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找个与自己独处之所在,静静聆听先贤哲人们跨越时空的声音,审视过往的生活。拿我自己来说,当我静思时,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并刻在其墓碑上的那句名言就能深深触动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作为法大学子,你们一定要始终牢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胸怀“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初心梦想,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打扫你的灵魂、扶正你的三观、振奋你的精神,努力培养纯朴的情感和高洁的操行,以优良的品德去赢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就。

三是懂得自爱,用爱去感知眼前的幸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师长,在期待你们飞得更快更高更远的同时,还希望你们不要飞得太累。你们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透支健康。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理性和平地看待人生的宠辱得失,尤其要学会坦然面对挫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我校时讲得非常明白:一个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一道道坡坎。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特别是面对挫折,要有波澜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吃一堑,长一智”,用蕴含在挫折中的教训指导人生,使人生获得超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在拼搏奋斗的同时,要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只有以爱惜自己为开始,才有机会和能力去关爱身边的亲友,甚至温暖每一个在你生命中遇见的人,用爱驱散生活中的“雾霾”,过上真正负责而幸福的人生。

四是充满自信,在新时代尽情绽放自我。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更是一个崇尚青春理想、鼓励青春奋斗的时代。党的十九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绘就了清晰蓝图,也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大舞台上的主角,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应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自己的岗位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真正干出一番“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事业!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过这样一句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同学们,人生路漫漫,不怕走得缓,就怕不愿干,但见异思迁迷,半途而废残,随波逐流乱。你们一定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瞄准目标、静心沉潜,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突破平台期、开拓新境界,把创业最终落实在“奋斗”两个字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同学们,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我坚信,今日的别离是为了明日更好的重逢!在演讲的最后,我想用李宗盛的一句歌词为你们壮行:“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成功的意义在于超越自己”。希望同学们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带上“自律、自省、自爱、自信”四个嘱托,在新的人生征程上且行且修炼,不断地去遇见更加强大、更加美好的自己,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再次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祝福你们前程似锦、一生幸福!我和法大永远爱你们!

谢谢大家!

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校长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感谢大家早晨7点就来到神圣的奥林匹亚音乐广场,共同见证和分享这场美好而庄严的西南政法大学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

今天,6月28日,山城重庆雨季中难得的阳光灿烂,西政校园朝气蓬勃,预示着一切美好正徐徐展开,同学们的未来生活一定充满阳光!

我谨代表樊伟书记、代表学校,首先向西南政法大学2021届4495名本科毕业生、1743名硕士毕业生、78名博士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恭喜大家学业有成,成为最新鲜的西政学士、西政硕士或西政博士!

同时,向各位学生家长、家属道一声辛苦!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国家、为民族培育英才,含辛茹苦,今日初尝回报!还要特别向各位老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研究生导师,真诚地道一声感谢!你们一片丹心,耕耘四季,今天收成美好,桃李芬芳!

在这个离别的夏日,西政校园流行曲是同学们原创的《SWUPL旧时光》:

“论道中,天地间,持法济世,荡涤方圆;

踏千山,扬风帆,一声正,薪火传……”

我必须为同学们点赞!不仅为你们的才华,更为你们浓厚的西政情怀,点赞!

西南政法大学建校近70年,一级又一级学生来到,一届又一届学子离开。时代加速变迁,科技迭代发展,校园旧貌换新颜,但西政人的凝聚力从未改变,西政人的社会担当从未改变,西政学子对母校的情感从未改变!

每一所大学都有不同的气场,而西南政法大学的气场与众不同。这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西政精神,即: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

西政精神十六字“珍言”,是西政人文历史的积淀和凝练,见证着西政近70年的春华秋实;西政精神,在西政人的血液里流淌,在西政人的骨子里生长,激励着一代代西政学子无问西东,勇敢前行。

西政精神十六字“珍言”,已经成为西政人扬帆远航的压舱石,已经成为西政人奋勇向前的发动机,已经成为西政人顺境时的警醒钟、挫折时的指南针。

今天,西南政法大学2021届毕业生即将离开山城,行千里、致广大,我想与大家重点分享西政精神之“和衷共济”。

中国司法史上第一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最早提倡“和衷”,即有才者团结如钢;春秋时期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世的晋国大夫叔向,倾心砥砺“共济”,即有德者不离不弃。

在中华民族精神里,“和”是天、地、人相处的最高境界。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所强调的:儒家思想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正是中华文化的历史基因,体现着兼容并包、博大宽厚的东方智慧,在新时代正实现着创造性转化,展现出永久魅力。

新时代是一个分享的时代。 一个能分享的人,必定是一个幸福的人。知识上的分享,有助于从互动中共同受益;合作中的分享,有助于营造更舒心的氛围。要襟怀坦荡,不要小肚鸡肠;要与人为善,不要以邻为壑。心宽则路远,分享是为人大气的表现。因此,西政人相信,懂得分享的人是有福的,必将芳华永驻。

新时代是一个和合的时代。 一个有归属的人,必定是一个美好的人。合则利,合则惠,合则兴。“和合”理念就是要相互补台,而非相互拆台;要相互包容,而非相互猜忌;要相互支撑,而非相互鄙视。“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因此,西政人相信,懂得和合的人是快乐的,必将芳华永驻。

希望同学们深刻感悟“和衷共济”之要义,努力在西政精神的指引下,成为新时代美好西政人。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家人美美与共。 美好西政人,当善待家人,与家人和衷共济。家庭是个人事业拼搏奋斗、诗意栖居的港湾,大事业从小家庭起步。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礼记》有言:“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人生在世,更多的是关爱、共生和共赢。请同学们牢记:美满的婚姻,就是通过造就对方来成就自己;最好的尽孝,便是父母以你为傲;你的美好,便是家庭的美好。同学们当用真爱和真诚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要努力成长为家人依靠和仰仗的大树,不要加入长大而未成人的“啃老族”。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家人美美与共,都能拥有美好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团队甘苦与共。 美好西政人,当善待同事,与团队和衷共济。在世界杯足球赛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却有经久不变的定律,那就是:配合完美的团队始终是赛场的佼佼者,而一盘散沙的团队注定溃不成军。同学们走上社会,应当坚持“成己为人,成人达己”,尽快融入团队朋友圈。请同学们牢记:要善于感悟与新同事合作之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要善待你遇到的人,或许有朝一日他就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少纠结于团队给了自己什么待遇,多反省自己为团队做了多少贡献。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团队甘苦与共,都能拥有和谐的团队与美好的事业!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母校荣辱与共。 美好西政人,当为实现母校持续发展繁荣的“西政梦”而群策群力。学校现有的成就,离不开历代西政人协力同心、风雨同舟。沙坪坝校区历史厚重的壮志路、继业岛、东山大楼、七十二家,渝北校区郁郁葱葱的“七九香樟”“八零花园”“八一桂苑”,竞相争艳的“岭南红樱”“齐鲁丹若”“豫园月季”,无不见证着西政的人和、心齐。请同学们牢记,离开母校后,即由西政学子升格为西政校友,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为西政代言,因此,一定要有西政人的身份意识,要时时处处呵护母校荣光,要让你们安身立命的工作单位“用了都说西政好”!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母校荣辱与共,都能永远让母校以你们为骄傲!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天下忧乐与共。 美好的西政人,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万众一心。不久前,西政校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庭长裴显鼎大法官,应邀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号召青年们不仅要立志做“无愧时代的中国人”,而且要立志做“造福人类的地球人”。西政人身在大国,胸有大爱,遵循大道;西政人心系天下、志存高远,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一直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请同学们牢记:以和衷共济的人生态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高度,为民族复兴、为人类进步,贡献西政人的智慧和力量,这是西政人应有的大格局。天下美好,西政人便美好。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天下忧乐与共,都能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今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顶天立地的“千年伟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曾把自己称为求知路上“不知疲倦的旅行者”。1837年,19岁的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开篇写道: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象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明确地指出生活的新方向。在这样的转变时机,我们感到必须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今昔,以便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

同学们!你们今天就处于马克思所讲“这样的转变时机”,我希望同学们,在科学上求真,在伦理上求善,在艺术上求美,成为新时代真善美并举的美好西政人;我相信同学们,都能牢记西政校训“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成为新时代德法兼修的美好西政人;我祝愿同学们,毕生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成为新时代芳华永驻的美好西政人!

最后,让我们迎着朝阳欢送同学们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在西政精神的光辉照耀下创造各自的人生辉煌!

祝福同学们!

篇5:幽默名校毕业致辞

相约硕果累累的季节,相约不忘初心的未来,这是一年毕业季。

毕业典礼,是大学时光里的最后一堂课。

向过去告别,向未来问好。

让我们聆听校长对学子们的暖心告白,一同体悟其中的嘱托与期待。

在这个收获成长、启程远航的日子,我想跟大家谈一谈“积极”这个话题,希望你们让积极成为自己的人生习惯,以积极的心态,走向未来的成功和幸福的彼岸。

积极的人生,要有登高望远的境界。境界高远才能使人不斤斤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而是将自己的注意力、精力集中在放眼未来、思考长远、谋划大发展。我希望你们的人生,也拥有这样的大格局、大胸怀,拥有这样登高望远的宏伟气魄,努力成为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有用之才。

积极的人生,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人的一生,总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总会遇到人生的低谷。但只要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困难就会变成新的机遇,低谷就会变成新的起点。我希望你们时时都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饱满的正能量投入工作、投入生活,做一个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的人生赢家。

积极的人生,要有勇于实践的行动。再崇高的理想,再美好的蓝图,不付诸实践与行动都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成功者不一定是那个最有理想的人,但一定是那个最勇于实践的人。我希望你们的人生,能够始终在实践行动中掌握新的知识,发现新的世界,创造新的未来。

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处于这个时代,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持续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校园外的社会生活与学校大不相同,也许你们今后会越来越忙,但希望大家能够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八小时之外”利用起来。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的人,一定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也一定会拥有明亮的未来。

要善于独立思考。人有独立思想,才能从反省中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成长且不会变老,才能永远不落后于时代。还要不忘崇德修身。境界决定人的品位和眼界。不管今后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你们都要把讲道德、有修为作为人的基本素养。

篇6:幽默名校毕业致辞

尊敬的高铭暄老师,如果我的信息足够准确的话,高老师是今天在座最年长的先生,90岁的高铭暄老师自始至终坐在这里,岿然不动。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参加高铭暄老师新作分享研讨会的时候,很多与会者所说的一句话,大家都期待,从那天开始,高老师能够像90后那样去享受工作,去享受生活,祝福高老师!

各位尊敬的同事,感谢你们在大部分同学行将离开人大法学院的时候,还选择坚守在这里,陪伴着他(她)们。尤其是刚才我们特别致敬的各位荣休教授,我们可能都没有见过他(她)们的芳华,但他(她)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法治事业,献给了人大法学院,也向他(她)们送上崇高的敬意!

我们亲爱的家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陪伴,亲情是我们心田里最柔软的地块。没有家人坚强的支撑,可能很多同学走不到这里,致敬我们的家人!

各位亲爱的届的毕业生,你们也要为自己喝彩,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值得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认真去阅读的书。你们的书本才刚刚打开,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我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们!

这学期刚刚开始的三个月,我是在大兴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度过的。来自全国94所高校的94位同学,我们度过了三个月难忘的培训时光。我们在一起互动和交流的时候,每每会谈到学科的分类。在和53期中青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同学交流学科分类有关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和发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器物层面的。器物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硬环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自然科学相当重要。另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制度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软环境,改善了我们的心灵,所以人文社会科学同样重要。

其实我们正在进行的毕业典礼,何尝不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毕业典礼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济济一堂,让我们追昔抚今、畅想未来,让我们互道祝福、倾诉衷肠。我知道,这个典礼结束之后,你们中的大部分就要离开了,还有一小部分会继续留下来。你们即将离开或者继续留下来的,是一个你们未必十分满意、但是你们一定会用一辈子去惦念的法学院。

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已经看到了。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和林嘉书记在致辞和主持的时候都谈到,在教育部组织的四轮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院都位居榜首。但是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注意到,在前段时间下发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分析报告中,我们人大法学院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名列第19位;在面向在校学生有选择地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的导师指导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32位到43位,我们的导师指导时间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77位。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已经听到了。在昨天由法学院团委和教务科组织的毕业生座谈会上,我们邀请了17位同学参加座谈,你们谈了对本科生课程的不满,吐槽了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和法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你们的不满意,我们都知道了,也都记下了。

感谢你们的坦率和真诚,只有爱之深,才会盼之切。因为你们和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把人大法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法学院。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备世界一流人才培养能力的法学院。 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离不开世界一流的师资团队和教辅团队,更离不开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就是世界一流的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还远谈不上是世界一流。但我们正在努力,我们正在对我们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我们希望改革之后的课程体系,既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又能够开阔同学们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视野,还能够提升同学们国际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让人成为人,而不仅仅是成为具备从事某类职业资格的人。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还能够滋润同学们的赤子之心。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能够贡献世界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上,我也曾经谈过我的想法。我说在我的心目中,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贡献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二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去贡献洞见;三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分析框架和二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洞见,在法学领域中去进行知识的拓展;四流的法学院,学习并重复别人的知识。人大法学院前辈的先生们,包括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法学家们,他(她)们一直都在朝着贡献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方向努力,并且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法学院年青一代的先生们,还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前行。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有世界一流社会服务能力的法学院。 我们不但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人类共同面对问题的能力。人大法学院一贯都有服务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就在我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法理学专业的张龑老师正在新疆财经大学执行援疆任务。他和新疆维吾尔族的家庭结成了“亲戚”,同吃同住、亲密无间。经济法专业的宋彪老师正在云南的兰坪,担任县委常委和副县长,他的足迹遍及兰坪的山山水水,为兰坪的知识扶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大法学院的先生们参与了我国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拳拳爱国心,殷殷赤子情,天地可鉴,日月可鉴。

这就是我们的人大法学院!

从同学们步入这个校门的那一天起,你们就有了一个终生都挥之不去的名字——“人大法律人”。“人大法律人”是一个承载了68年砥砺奋斗,承载了几代人法治梦想的伟大名字。我不希望“人大法律人”仅仅是一张兑换券,让我们的同学用它去换房子、车子和票子;我也不希望“人大法律人”仅仅是一张通行证,让我们的学生凭借它通向更高的社会地位。我更希望“人大法律人”是一份对法治的坚守,是一份对爱的承诺。法治,何尝不是人类又一项伟大的发明!法治,让利益存在激烈冲突的各方脱下战袍,穿上礼服,把战场上的刀兵相见,变成了法庭上的唇枪舌战。法治,能够维持我们有秩序的生活,能够保障我们基本的稳定、自由和尊严。人大法律人当然要坚守法治,但仅有法治是不够的,人大法律人,还要有对爱的承诺。昨天,一个让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的故事在微信中刷屏。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当她徘徊在生与死边缘的时候,如果有更多的人给她温暖和力量,她可能就不会选择从八楼跃身而下,她的生命就不会永远定格在19岁!一个有爱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真正的人;一个有爱的民族,才有资格说自己是文明的民族;一个有爱的国家,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强大的国家;一个有爱的物种,才是在这个星球上取得了生存正当性的物种。

临别之际,感慨万千。离愁别绪,都不知从何说起。我想在最后,用稍加修改的米兰·昆德拉的两段话作为祝福:

“从现在起,我们会谨慎选择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再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们的心已经听到了远方的召唤,我们无暇顾及过往,无暇顾及身后的是非和议论,我们要向前走。”

因为“我们已无可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带着对法治的坚守,带着对爱的承诺,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吧!向着未知的将来,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前行吧!我和法学院的各位先生会永远陪伴着你们,我和法学院的各位先生愿意和你们一起前行!向着中国法治更加美好的明天,也向着人类更加灿烂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前行!

谢谢大家!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对毕业生而言,今年的六月,就是一部剧。散伙饭、谢师宴、毕业照、毕业旅行,还有世界杯,是每一集的主题,当然,也偶有“断片”。今天是农历夏至,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的转折点,也是你们人生的转折点,我们从三环里的法大,来到三环外的首体,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202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你们人生中的又一重要时刻,这注定“令人难忘”!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2021届毕业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前,为你们在新一号楼前露天举行开学典礼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时光荏苒,转眼就迎来了你们的毕业典礼。原曾料想,三年后的今天可以在学校自己的礼堂为你们举行毕业典礼,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如愿,不得不跨越三环,借首体一地来办。你们可能会问:“还有这种操作?”我的回答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但大家也不要太挑剔,这比露天举办还是好一点,“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咯”。

三年来,我们不仅一道见证了国家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而且我们一同目睹了法大的进步和办学成就:比如,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法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比如,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获A+结果,并列全国第一;比如,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法大建校6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法大考察,代表党中央,对法大建校65周年,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祝贺,致以节日的美好祝愿和诚挚的问候。总书记在法大亲自主持了有法大师生参加的座谈会,并就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人才培养、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讲:“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于新中国之初,是我国一所著名高等学府。65年来,学校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5月3日,总书记再次勉励我校青年学子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重要讲话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法大人!

三年来,同学们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在法大并不太大也不完美的校园里,增长了学识、丰富了阅历、提升了智慧、强健了身心,收获了师生情、同学谊,有的同学还“转角遇到爱”。

三年来,同学们吃腻了食堂,吃遍了外卖,有的同学每天喊着减肥,体重却一路飙升;还有同学每天喊着健身,却不迈出宿舍一步。据说,还有人玩着“抖音”刷微博。无论你们经历了什么,你们都成长了。洗去了三年前的青涩和稚嫩,收获了今天的自信、睿智和意气风发。从你们的精气神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平和而喜悦、萌动而阳光。

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今天毕业典礼之后,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这启航时刻,我很想同大家再做一次思想交流。培根曾在《论青年和老年》一文中这样评价过青年:“青年人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的确,青年意味着纯真、意味着热情、意味着活力、意味着际遇,也意味着未来,但青年有时难免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心浮气躁、行事轻率、好走极端。青年人该如何扬长避短呢?培根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在你们临行前我想送给你们的寄语和祝福是,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精于自我管理,做到自律、自省、自爱、自信,不断超越自我,成就精彩人生。

一是保持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我约束。自律其实是一种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自律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自律展现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一个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人,一定离不开其内化于心的善良、言行一致的修养、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没有监督的自律。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往往容易受习惯和诱惑的影响,或者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情。“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这句话讲得对,有时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缺的只是坚持。请你们记住,不要放纵自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胡适先生在1932年告诫当时的毕业生时,就提醒他们“毕业之后,墮落的方式很多,第一条便是容易拋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这种堕落在今日同样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自律之路,注定艰辛。但也只有真正做到自律的人,才会最终让人望尘莫及,给人更多的感动。

二是学会自省,定期同自己内心对话。 《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劝学》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一直是中国人德行修养的标准之一,它能解决我们思想的问题,帮助我们“看得透、不自困”。毕业之后,走进社会,由于角色的多样化,你们需要处理好、平衡好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的各种事务,这对你的精力和智慧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在经济迅猛发展、价值多元的社会里,现实会冲击或动摇你追求梦想的初心,使你感到困惑和迷失。这个时候,你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找个与自己独处之所在,静静聆听先贤哲人们跨越时空的声音,审视过往的生活。拿我自己来说,当我静思时,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并刻在其墓碑上的那句名言就能深深触动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作为法大学子,你们一定要始终牢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胸怀“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初心梦想,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打扫你的灵魂、扶正你的三观、振奋你的精神,努力培养纯朴的情感和高洁的操行,以优良的品德去赢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就。

三是懂得自爱,用爱去感知眼前的幸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师长,在期待你们飞得更快更高更远的同时,还希望你们不要飞得太累。你们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透支健康。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理性和平地看待人生的宠辱得失,尤其要学会坦然面对挫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我校时讲得非常明白:一个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一道道坡坎。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特别是面对挫折,要有波澜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吃一堑,长一智”,用蕴含在挫折中的教训指导人生,使人生获得超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在拼搏奋斗的同时,要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只有以爱惜自己为开始,才有机会和能力去关爱身边的亲友,甚至温暖每一个在你生命中遇见的人,用爱驱散生活中的“雾霾”,过上真正负责而幸福的人生。

四是充满自信,在新时代尽情绽放自我。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更是一个崇尚青春理想、鼓励青春奋斗的时代。党的十九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绘就了清晰蓝图,也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大舞台上的主角,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应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自己的岗位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真正干出一番“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事业!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过这样一句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同学们,人生路漫漫,不怕走得缓,就怕不愿干,但见异思迁迷,半途而废残,随波逐流乱。你们一定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瞄准目标、静心沉潜,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突破平台期、开拓新境界,把创业最终落实在“奋斗”两个字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同学们,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我坚信,今日的别离是为了明日更好的重逢!在演讲的最后,我想用李宗盛的一句歌词为你们壮行:“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成功的意义在于超越自己”。希望同学们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带上“自律、自省、自爱、自信”四个嘱托,在新的人生征程上且行且修炼,不断地去遇见更加强大、更加美好的自己,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再次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祝福你们前程似锦、一生幸福!我和法大永远爱你们!

谢谢大家!

篇7:的名校毕业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又有四千多名研究生同学圆满完成学业,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即将毕业的各位研究生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全体导师,以及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贡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注清华发展建设、全力支持研究生刻苦攻读的家长和亲属们,表示亲切的问候!特别要提出的是,今天参加典礼的毕业生中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同学们,这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在教育部、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大力发展高层次医学教育的硕果。让我们对这些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同学们感受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相继升空的激动和振奋,经历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斗争与震撼,感受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自豪和鼓舞,也经历了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带来的冲击和思考。相信这些难忘的经历,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热情,并成为大家一生中的宝贵记忆。

同学们的学习与成长,也伴随着学校向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逐步迈进。各位研究生在研究型学习和高水平科研中勤奋进取、锐意创新,在国际和国内多样化交流中碰撞思想、展现才华,创造了丰硕的学习和科研成果,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成长的经验,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惜别之际,我向大家提出几点期望:

第一,坚持矢志不渝的信念。温家宝总理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专程来到我校与毕业生座谈。他指出:“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他也谈到“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而不至于后悔?那就是你们的理想、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成长和成才的基石。作为清华的毕业生,大家要继承我校的优良传统,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在奉献国家和民族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因为刚刚迈出校门,大家都会充满热情与期望,想要尽快做出一番事业。但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加上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失望,甚至迷茫的时刻。希望你们在这种时刻能够认真清理自己的思绪,战胜自我,坚守自己献身人民、投身社会的理想,真正做到矢志不渝,走好自己无悔人生的坚实步伐。

第二,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同学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培养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家在研究生阶段收获的宝贵财富。作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或其它工作中,很可能会面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挑战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和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创新需要敢于突破,大胆探索。大家要把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仅用于科学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也用于其它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用于对体制机制的思考和完善。创新同样需要敢于坚持、执著追求,因为创新有时不会被接受和理解,也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一定的风险。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才能支撑大家经受住考验和磨炼,做出开创性的成果。

青年人要献身人民、投身社会。

篇8:毕业领导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对毕业生而言,今年的六月,就是一部剧。散伙饭、谢师宴、毕业照、毕业旅行,还有世界杯,是每一集的主题,当然,也偶有“断片”。今天是农历夏至,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的转折点,也是你们人生的转折点,我们从三环里的法大,来到三环外的首体,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20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你们人生中的又一重要时刻,这注定“令人难忘”!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20xx届毕业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前,为你们在新一号楼前露天举行开学典礼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时光荏苒,转眼就迎来了你们的毕业典礼。原曾料想,三年后的今天可以在学校自己的礼堂为你们举行毕业典礼,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如愿,不得不跨越三环,借首体一地来办。你们可能会问:“还有这种操作?”我的回答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但大家也不要太挑剔,这比露天举办还是好一点,“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咯”。

三年来,我们不仅一道见证了国家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而且我们一同目睹了法大的进步和办学成就:比如,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法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比如,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获A+结果,并列全国第一;比如,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充分肯定。65年来,学校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年来,同学们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在法大并不太大也不完美的校园里,增长了学识、丰富了阅历、提升了智慧、强健了身心,收获了师生情、同学谊,有的同学还“转角遇到爱”。

三年来,同学们吃腻了食堂,吃遍了外卖,有的同学每天喊着减肥,体重却一路飙升;还有同学每天喊着健身,却不迈出宿舍一步。据说,还有人玩着“抖音”刷微博。无论你们经历了什么,你们都成长了。洗去了三年前的青涩和稚嫩,收获了今天的自信、睿智和意气风发。从你们的精气神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平和而喜悦、萌动而阳光。

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今天毕业典礼之后,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这启航时刻,我很想同大家再做一次思想交流。培根曾在《论青年和老年》一文中这样评价过青年:“青年人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的确,青年意味着纯真、意味着热情、意味着活力、意味着际遇,也意味着未来,但青年有时难免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心浮气躁、行事轻率、好走极端。青年人该如何扬长避短呢?培根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在你们临行前我想送给你们的寄语和祝福是,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精于自我管理,做到自律、自省、自爱、自信,不断超越自我,成就精彩人生。

一是保持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我约束。自律其实是一种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自律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自律展现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一个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人,一定离不开其内化于心的善良、言行一致的修养、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没有监督的自律。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往往容易受习惯和诱惑的影响,或者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情。“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这句话讲得对,有时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缺的只是坚持。请你们记住,不要放纵自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胡适先生在1932年告诫当时的毕业生时,就提醒他们“毕业之后,堕落的方式很多,第一条便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这种堕落在今日同样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自律之路,注定艰辛。但也只有真正做到自律的人,才会最终让人望尘莫及,给人更多的感动。

二是学会自省,定期同自己内心对话。《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劝学》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一直是中国人德行修养的标准之一,它能解决我们思想的问题,帮助我们“看得透、不自困”。毕业之后,走进社会,由于角色的多样化,你们需要处理好、平衡好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的各种事务,这对你的精力和智慧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在经济迅猛发展、价值多元的社会里,现实会冲击或动摇你追求梦想的初心,使你感到困惑和迷失。这个时候,你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找个与自己独处之所在,静静聆听先贤哲人们跨越时空的声音,审视过往的生活。拿我自己来说,当我静思时,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并刻在其墓碑上的那句名言就能深深触动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作为法大学子,你们一定要始终牢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胸怀“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初心梦想,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打扫你的灵魂、扶正你的三观、振奋你的精神,努力培养纯朴的情感和高洁的操行,以优良的品德去赢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就。

三是懂得自爱,用爱去感知眼前的幸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师长,在期待你们飞得更快更高更远的同时,还希望你们不要飞得太累。你们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透支健康。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理性和平地看待人生的宠辱得失,尤其要学会坦然面对挫折。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特别是面对挫折,要有波澜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吃一堑,长一智”,用蕴含在挫折中的教训指导人生,使人生获得超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在拼搏奋斗的同时,要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只有以爱惜自己为开始,才有机会和能力去关爱身边的亲友,甚至温暖每一个在你生命中遇见的人,用爱驱散生活中的“雾霾”,过上真正负责而幸福的人生。

四是充满自信,在新时代尽情绽放自我。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更是一个崇尚青春理想、鼓励青春奋斗的时代。党的十九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绘就了清晰蓝图,也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大舞台上的主角,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应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自己的岗位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真正干出一番“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事业!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同学们,人生路漫漫,不怕走得缓,就怕不愿干,但见异思迁迷,半途而废残,随波逐流乱。你们一定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瞄准目标、静心沉潜,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突破平台期、开拓新境界,把创业最终落实在“奋斗”两个字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同学们,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我坚信,今日的别离是为了明日更好的重逢!在演讲的最后,我想用李宗盛的一句歌词为你们壮行:“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成功的意义在于超越自己”。希望同学们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带上“自律、自省、自爱、自信”四个嘱托,在新的人生征程上且行且修炼,不断地去遇见更加强大、更加美好的自己,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再次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祝福你们前程似锦、一生幸福!我和法大永远爱你们!

谢谢大家!

篇9:毕业领导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感谢大家早晨7点就来到神圣的奥林匹亚音乐广场,共同见证和分享这场美好而庄严的西南政法大学20xx届学生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

今天,20xx年6月28日,山城重庆雨季中难得的阳光灿烂,西政校园朝气蓬勃,预示着一切美好正徐徐展开,同学们的未来生活一定充满阳光!

我谨代表樊伟书记、代表学校,首先向西南政法大学20xx届4495名本科毕业生、1743名硕士毕业生、78名博士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恭喜大家学业有成,成为最新鲜的西政学士、西政硕士或西政博士!

同时,向各位学生家长、家属道一声辛苦!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国家、为民族培育英才,含辛茹苦,今日初尝回报!还要特别向各位老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研究生导师,真诚地道一声感谢!你们一片丹心,耕耘四季,今天收成美好,桃李芬芳!

西南政法大学建校近70年,一级又一级学生来到,一届又一届学子离开。时代加速变迁,科技迭代发展,校园旧貌换新颜,但西政人的凝聚力从未改变,西政人的社会担当从未改变,西政学子对母校的情感从未改变!

每一所大学都有不同的气场,而西南政法大学的气场与众不同。这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西政精神,即: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

西政精神十六字“珍言”,是西政人文历史的积淀和凝练,见证着西政近70年的春华秋实;西政精神,在西政人的血液里流淌,在西政人的骨子里生长,激励着一代代西政学子无问西东,勇敢前行。

西政精神十六字“珍言”,已经成为西政人扬帆远航的压舱石,已经成为西政人奋勇向前的发动机,已经成为西政人顺境时的警醒钟、挫折时的指南针。

今天,西南政法大学20xx届毕业生即将离开山城,行千里、致广大,我想与大家重点分享西政精神之“和衷共济”。

中国司法史上第一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最早提倡“和衷”,即有才者团结如钢;春秋时期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世的晋国大夫叔向,倾心砥砺“共济”,即有德者不离不弃。

新时代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一个能分享的人,必定是一个幸福的人。知识上的分享,有助于从互动中共同受益;合作中的分享,有助于营造更舒心的氛围。要襟怀坦荡,不要小肚鸡肠;要与人为善,不要以邻为壑。心宽则路远,分享是为人大气的表现。因此,西政人相信,懂得分享的人是有福的,必将芳华永驻。

新时代是一个和合的时代。一个有归属的人,必定是一个美好的人。合则利,合则惠,合则兴。“和合”理念就是要相互补台,而非相互拆台;要相互包容,而非相互猜忌;要相互支撑,而非相互鄙视。“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因此,西政人相信,懂得和合的人是快乐的,必将芳华永驻。

希望同学们深刻感悟“和衷共济”之要义,努力在西政精神的指引下,成为新时代美好西政人。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家人美美与共。美好西政人,当善待家人,与家人和衷共济。家庭是个人事业拼搏奋斗、诗意栖居的港湾,大事业从小家庭起步。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礼记》有言:“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人生在世,更多的是关爱、共生和共赢。请同学们牢记:美满的婚姻,就是通过造就对方来成就自己;最好的尽孝,便是父母以你为傲;你的美好,便是家庭的美好。同学们当用真爱和真诚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要努力成长为家人依靠和仰仗的大树,不要加入长大而未成人的“啃老族”。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家人美美与共,都能拥有美好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团队甘苦与共。美好西政人,当善待同事,与团队和衷共济。在世界杯足球赛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却有经久不变的定律,那就是:配合完美的团队始终是赛场的佼佼者,而一盘散沙的团队注定溃不成军。同学们走上社会,应当坚持“成己为人,成人达己”,尽快融入团队朋友圈。请同学们牢记:要善于感悟与新同事合作之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要善待你遇到的人,或许有朝一日他就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少纠结于团队给了自己什么待遇,多反省自己为团队做了多少贡献。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团队甘苦与共,都能拥有和谐的团队与美好的事业!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母校荣辱与共。美好西政人,当为实现母校持续发展繁荣的“西政梦”而群策群力。学校现有的成就,离不开历代西政人协力同心、风雨同舟。沙坪坝校区历史厚重的壮志路、继业岛、东山大楼、七十二家,渝北校区郁郁葱葱的“七九香樟”“八零花园”“八一桂苑”,竞相争艳的“岭南红樱”“齐鲁丹若”“豫园月季”,无不见证着西政的人和、心齐。请同学们牢记,离开母校后,即由西政学子升格为西政校友,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为西政代言,因此,一定要有西政人的身份意识,要时时处处呵护母校荣光,要让你们安身立命的工作单位“用了都说西政好”!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母校荣辱与共,都能永远让母校以你们为骄傲!

——西政精神指引我们与天下忧乐与共。美好的西政人,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万众一心。不久前,西政校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庭长裴显鼎大法官,应邀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号召青年们不仅要立志做“无愧时代的中国人”,而且要立志做“造福人类的地球人”。西政人身在大国,胸有大爱,遵循大道;西政人心系天下、志存高远,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一直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请同学们牢记:以和衷共济的人生态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高度,为民族复兴、为人类进步,贡献西政人的智慧和力量,这是西政人应有的大格局。天下美好,西政人便美好。我衷心祝愿各位同学,与天下忧乐与共,都能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今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顶天立地的“千年伟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曾把自己称为求知路上“不知疲倦的旅行者”。1837年,19岁的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开篇写道: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象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明确地指出生活的新方向。在这样的转变时机,我们感到必须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今昔,以便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

同学们!你们今天就处于马克思所讲“这样的转变时机”,我希望同学们,在科学上求真,在伦理上求善,在艺术上求美,成为新时代真善美并举的美好西政人;我相信同学们,都能牢记西政校训“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成为新时代德法兼修的美好西政人;我祝愿同学们,毕生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成为新时代芳华永驻的美好西政人!

最后,让我们迎着朝阳欢送同学们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在西政精神的光辉照耀下创造各自的人生辉煌!

祝福同学们!

篇10:毕业领导致辞

20xx注定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情感大起大落,一场最生动的毕业教育;你更多理解了自己,理解了中国,理解了这个相当复杂,不只有温情,还有险恶、有时还很残忍的世界。

银杏树叶日见浓厚的那个早上,在排队献血的长长队伍中,我看到了你和你的选择。你的身影告诉我,你的成长;然后,学位帽的流苏一闪,你走进了这个刚刚举行毕业典礼的大讲堂……

精神洗礼或情感升华固然重要,仅此却不足以应对当今世界,甚至不足以有效展开你个人的未来生活,需要更有穿透力地思考、感受和理解社会,智慧地洞悉幽暗的人性,看到那些也许恰恰因为情感强烈、我们才有意无意拒绝看和思考的东西,并行动。

而且,我相信,无论如何,这都会是你心中最好的校园,留下了你的一段刻骨铭心;种种失意,哪怕是失望,时光打造,都会成为你回忆中的亲切。其实,记住这一点也就够了。

篇11:毕业领导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欢迎并感谢各位能够应邀参加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xx届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共同来见证我们20xx届449位同学人生中重大而又庄严的时刻。

我们共聚一堂,把我们双重的祝愿赠送给他们: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了高中的学习,获得复旦附中的毕业证书,从而也就完成了基础教育的所有学业,即将迈向高等教育的殿堂;与此同时,还要祝福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年满18岁正式成人,拥有了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责任人的资格,可以独立拥有和担负自己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时刻,当她终于到来时,我们禁不住激动之余也会有些许的迷茫与惆怅,时间都去哪儿了,你们第一次踏进附中校门仿佛就在昨日,怎么就一下子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

3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充实而又丰满,时间虽短,却是意味深长,足可以让我们回顾思量,铭记终生。

同学们的生命中可能有多少个第一次是发生在这1000多天的附中校园的: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演讲、第一次做校班会主持人、第一次组织社团活动、第一次撰写课题论文、第一次舞台上的表演获得满堂掌声、第一次运动场上竞技争先赢得奖牌、第一次在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第一次参与海外交流体验异域文化。

当然,也可能会有第一次的通宵不眠、第一次有考试成绩亮出刺眼的红灯、第一次在误解、意气以及狭隘自尊心下与同学好友间发生矛盾纠葛、第一次为谁也不知道的情感萌动而辗转反侧、第一次为一首诗一支歌一个故事而暗自流下伤感的泪水。

有人可能会说:所有这些都不是20xx届独有的,每一年在校园中同样的剧情会反复地上演,只是换了主人公而已,除了对当事本人外与他人均无半毛钱关系。

但请同学们相信,所有这些绝非过眼云烟,在你的同学、老师心中都将是无可替代的珍贵记忆,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经历,犹如儿女之于父母:同样的亲情却有着不同样的故事。

我们拥有很多与历届校友相同的第一次,但真实拥有了唯一的最后一次:我们是上海3+1高考模式的终结者。历经20多年的高考升学模式在我们这届画上了句号,时代的进步使得20xx届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别样的历史感:从此后大家可以以传统亲历者的资格去淡淡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了。

过去必将过去,该来的一定会到来。你们的高考结束了,在20xx届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完成升学任务,各自奔赴前程之际,作为母校的师长,想和大家一起重温附中3年的教育培养经历能够流传下来的应该有什么?除了成绩和名次,还有哪些是真实地影响着我们今天和明天的生命历程。

我以为复旦附中的校园文化时刻传递着这样三种精神追求:

尊重与友爱

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或生活状态的反映,更代表着自由平等的价值选择,把自己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看做是合作共同体,和谐共赢,这是现代唯一正确的处事态度和方式,附中教会大家懂得理解、懂得分享、也懂得分担。

这大概就是所谓“善”的源泉,我们不熊也不牛,我们善待他人,如同善待自己。

自主与坚持

有追求,有信心,才能有主见、敢坚持;而信心的根本是自律自强,培养起足够的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谦虚对待未知的领域,骄傲对待应尽的责任,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以主人公的意识来规划与践行理想,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这是附中教给我们所谓“真”的本质,返璞归真,不忘初心,坚持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法宝。

服务与幸福

追求幸福,人之天性,幸福来之于哪里,这是价值观的选择,也是生命赋予的意义及归属;我们希望能够永葆生命的幸福感,就一定应当明白:服务他人,努力创造才是人生常态,从而我们始终追求着的生与义、卓越与幸福就能兼得。

这也是附中教会我们所谓“美”的真谛:幸福来自于付出,而非索取;价值体现在改变世界一点点,而非固守个人的私利。真理不会变老。

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复旦附中,以新的姿态开启新的人生历程,成长成才更不能忽略了成人。

我们今天以“我们的天空”来命名本届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的主题,一方面是纪念大家共同拥有的3年附中校园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期许着各位同学的未来,大地有垠大海有涯,天空无限、任我翱翔。

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为我而骄傲。祝愿复旦附中20xx届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日月光华同灿烂!

篇12:毕业领导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对毕业生而言,今年的六月,就是一部剧。散伙饭、谢师宴、毕业照、毕业旅行,还有世界杯,是每一集的主题,当然,也偶有“断片”。今天是农历夏至,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的转折点,也是你们人生的转折点,我们从三环里的法大,来到三环外的首体,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20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你们人生中的又一重要时刻,这注定“令人难忘”!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20xx届毕业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前,为你们在新一号楼前露天举行开学典礼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时光荏苒,转眼就迎来了你们的毕业典礼。原曾料想,三年后的今天可以在学校自己的礼堂为你们举行毕业典礼,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如愿,不得不跨越三环,借首体一地来办。你们可能会问:“还有这种操作?”我的回答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但大家也不要太挑剔,这比露天举办还是好一点,“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咯”。

三年来,我们不仅一道见证了国家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而且我们一同目睹了法大的进步和办学成就:比如,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法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比如,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获A+结果,并列全国第一;比如,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充分肯定。65年来,学校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年来,同学们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在法大并不太大也不完美的校园里,增长了学识、丰富了阅历、提升了智慧、强健了身心,收获了师生情、同学谊,有的同学还“转角遇到爱”。

三年来,同学们吃腻了食堂,吃遍了外卖,有的同学每天喊着减肥,体重却一路飙升;还有同学每天喊着健身,却不迈出宿舍一步。据说,还有人玩着“抖音”刷微博。无论你们经历了什么,你们都成长了。洗去了三年前的青涩和稚嫩,收获了今天的自信、睿智和意气风发。从你们的精气神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平和而喜悦、萌动而阳光。

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今天毕业典礼之后,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这启航时刻,我很想同大家再做一次思想交流。培根曾在《论青年和老年》一文中这样评价过青年:“青年人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的确,青年意味着纯真、意味着热情、意味着活力、意味着际遇,也意味着未来,但青年有时难免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心浮气躁、行事轻率、好走极端。青年人该如何扬长避短呢?培根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在你们临行前我想送给你们的寄语和祝福是,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精于自我管理,做到自律、自省、自爱、自信,不断超越自我,成就精彩人生。

一是保持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我约束。自律其实是一种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自律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自律展现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一个健康成长、获得成功的人,一定离不开其内化于心的善良、言行一致的修养、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没有监督的自律。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往往容易受习惯和诱惑的影响,或者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情。“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这句话讲得对,有时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缺的只是坚持。请你们记住,不要放纵自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胡适先生在1932年告诫当时的毕业生时,就提醒他们“毕业之后,堕落的方式很多,第一条便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这种堕落在今日同样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自律之路,注定艰辛。但也只有真正做到自律的人,才会最终让人望尘莫及,给人更多的感动。

二是学会自省,定期同自己内心对话。《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劝学》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一直是中国人德行修养的标准之一,它能解决我们思想的问题,帮助我们“看得透、不自困”。毕业之后,走进社会,由于角色的`多样化,你们需要处理好、平衡好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的各种事务,这对你的精力和智慧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在经济迅猛发展、价值多元的社会里,现实会冲击或动摇你追求梦想的初心,使你感到困惑和迷失。这个时候,你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找个与自己独处之所在,静静聆听先贤哲人们跨越时空的声音,审视过往的生活。拿我自己来说,当我静思时,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并刻在其墓碑上的那句名言就能深深触动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作为法大学子,你们一定要始终牢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胸怀“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初心梦想,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打扫你的灵魂、扶正你的三观、振奋你的精神,努力培养纯朴的情感和高洁的操行,以优良的品德去赢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就。

三是懂得自爱,用爱去感知眼前的幸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师长,在期待你们飞得更快更高更远的同时,还希望你们不要飞得太累。你们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透支健康。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理性和平地看待人生的宠辱得失,尤其要学会坦然面对挫折。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特别是面对挫折,要有波澜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吃一堑,长一智”,用蕴含在挫折中的教训指导人生,使人生获得超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在拼搏奋斗的同时,要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只有以爱惜自己为开始,才有机会和能力去关爱身边的亲友,甚至温暖每一个在你生命中遇见的人,用爱驱散生活中的“雾霾”,过上真正负责而幸福的人生。

四是充满自信,在新时代尽情绽放自我。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哿ν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更是一个崇尚青春理想、鼓励青春奋斗的时代。党的十九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绘就了清晰蓝图,也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大舞台上的主角,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应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自己的岗位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真正干出一番“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事业!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同学们,人生路漫漫,不怕走得缓,就怕不愿干,但见异思迁迷,半途而废残,随波逐流乱。你们一定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瞄准目标、静心沉潜,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突破平台期、开拓新境界,把创业最终落实在“奋斗”两个字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同学们,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我坚信,今日的别离是为了明日更好的重逢!在演讲的最后,我想用李宗盛的一句歌词为你们壮行:“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成功的意义在于超越自己”。希望同学们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带上“自律、自省、自爱、自信”四个嘱托,在新的人生征程上且行且修炼,不断地去遇见更加强大、更加美好的自己,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再次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祝福你们前程似锦、一生幸福!我和法大永远爱你们!

谢谢大家!

篇13:最热的名校毕业致辞

6月是毕业季,各大法学院校迎来了毕业典礼,而每年毕业典礼大boss的发言都引发热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学校的院长、校长今年都说了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轶院长致辞

尊敬的高铭暄老师,如果我的信息足够准确的话,高老师是今天在座最年长的先生,90岁的高铭暄老师自始至终坐在这里,岿然不动。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参加高铭暄老师新作分享研讨会的时候,很多与会者所说的一句话,大家都期待,从那天开始,高老师能够像90后那样去享受工作,去享受生活,祝福高老师!

各位尊敬的同事,感谢你们在大部分同学行将离开人大法学院的时候,还选择坚守在这里,陪伴着他(她)们。尤其是刚才我们特别致敬的各位荣休教授,我们可能都没有见过他(她)们的芳华,但他(她)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法治事业,献给了人大法学院,也向他(她)们送上崇高的敬意!

我们亲爱的家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陪伴,亲情是我们心田里最柔软的地块。没有家人坚强的支撑,可能很多同学走不到这里,致敬我们的家人!

各位亲爱的届的毕业生,你们也要为自己喝彩,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值得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认真去阅读的书。你们的书本才刚刚打开,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我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们!

这学期刚刚开始的三个月,我是在大兴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度过的。来自全国94所高校的94位同学,我们度过了三个月难忘的培训时光。我们在一起互动和交流的时候,每每会谈到学科的分类。在和53期中青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同学交流学科分类有关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和发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器物层面的。器物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硬环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自然科学相当重要。另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制度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软环境,改善了我们的心灵,所以人文社会科学同样重要。

其实我们正在进行的毕业典礼,何尝不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毕业典礼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济济一堂,让我们追昔抚今、畅想未来,让我们互道祝福、倾诉衷肠。我知道,这个典礼结束之后,你们中的大部分就要离开了,还有一小部分会继续留下来。你们即将离开或者继续留下来的,是一个你们未必十分满意、但是你们一定会用一辈子去惦念的法学院。

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已经看到了。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和林嘉书记在致辞和主持的时候都谈到,在教育部组织的四轮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院都位居榜首。但是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注意到,在前段时间下发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分析报告中,我们人大法学院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名列第19位;在面向在校学生有选择地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的导师指导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32位到43位,我们的导师指导时间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77位。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已经听到了。在昨天由法学院团委和教务科组织的毕业生座谈会上,我们邀请了17位同学参加座谈,你们谈了对本科生课程的不满,吐槽了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和法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你们的不满意,我们都知道了,也都记下了。

感谢你们的坦率和真诚,只有爱之深,才会盼之切。因为你们和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把人大法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法学院。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备世界一流人才培养能力的法学院。 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离不开世界一流的师资团队和教辅团队,更离不开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就是世界一流的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还远谈不上是世界一流。但我们正在努力,我们正在对我们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我们希望改革之后的课程体系,既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又能够开阔同学们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视野,还能够提升同学们国际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让人成为人,而不仅仅是成为具备从事某类职业资格的人。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还能够滋润同学们的赤子之心。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能够贡献世界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上,我也曾经谈过我的想法。我说在我的心目中,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贡献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二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去贡献洞见;三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分析框架和二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洞见,在法学领域中去进行知识的拓展;四流的法学院,学习并重复别人的知识。人大法学院前辈的先生们,包括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法学家们,他(她)们一直都在朝着贡献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方向努力,并且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法学院年青一代的先生们,还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前行。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有世界一流社会服务能力的法学院。 我们不但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人类共同面对问题的能力。人大法学院一贯都有服务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就在我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法理学专业的张龑老师正在财经大学执行援疆任务。他和维吾尔族的家庭结成了“亲戚”,同吃同住、亲密无间。经济法专业的宋彪老师正在云南的兰坪,担任县委常委和副县长,他的足迹遍及兰坪的山山水水,为兰坪的知识扶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大法学院的先生们参与了我国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拳拳爱国心,殷殷赤子情,天地可鉴,日月可鉴。

篇14:最热的名校毕业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同事——清华大学的全体教师,向2018级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贺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你们的一生都将与“清华”两个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十九年前,我也曾像在座的同学们一样,意气风发又忐忑不安地走进了清华园。今天,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和一名2018级新生的班主任,在这样一个将永远留在每一位同学记忆深处的特殊日子里,我最想跟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独立的人生才精彩!

大家都知道古埃及传说中狮身人面的怪兽,会对每一个过往的人提出一个谜语,如果答不出来,就会被吃掉。那个谜面就是“是什么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答案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人。在进入大学之前,你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但是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靠自己的双腿独立行走了。要完成这个转变,你们才能够成为独立的人,才能够拥有精彩的人生。

一、独立的人生首先要有独立的方向

独立的人生首先需要有独立的方向。那么,如何找到这个方向呢?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家费曼在他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当中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研究蚂蚁的一段经历。为了了解蚂蚁怎样找到食物、如何向同伴通报信息、是否能感觉不同的表面等等问题,他设计了各种实验,经常花费整个下午观察蚂蚁,那些做法完全像一个资深的科学家,而不是一个小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他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整合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那么他就不仅能够学到别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还能发现新的知识。

所以,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努力去摆脱盲目的、为成绩、为功名利禄学习的状态,而要去寻找自己的兴趣,并把这个兴趣作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在确立人生方向这个问题上,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每个人的方向应该是不同的,要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盲目从众,这就需要学会并坚持独立思考,摆脱从众心理。普通的成就可能可以通过模仿别人来实现,而要做出顶尖的成绩,则必须独立思考、敢于特立独行。清华一向不禁锢学生的发展,我的学生中有毕业后去支教、获得本科生特奖的黄成,有研究生毕业后又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美国攻读音乐硕士、博士,最终成为百老汇歌剧演员的苏小博……他们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也在各个意想不到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独立的人生更要向他人学习

人从四条腿变成两条腿,需要汲取土地山河的力量,这个过程离不开学习以及他人的帮助。

进入清华的每一位同学都有突出的聪明才智,毋庸置疑,你们都是同龄人中的最佼佼者!但是,进入清华以后,你们每个人最终能拥有怎样的成绩和成就,更取决于今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向他人学习! 这里的他人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长、同伴,甚至学弟学妹,甚至路上偶遇的陌生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的过程未必只发生在课堂和图书馆,而很可能就在很多的不经意间。

杨振宁先生回忆他在西南联大的经历时说,那时候他有两个最要好的同学,他们常在一起无休止地讨论物理问题,从下午喝茶到晚上熄灯,争论不停。有一次,三个人睡下了又爬起来,点着蜡烛翻看《量子论的物理原理》。他说,跟同学的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这是我们的前辈善于向他人学习的成功典范。

关于学习,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在态度上首先要放低自己、善于接受批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三天借足十万支箭,是因为他用的是草船,柔软的外表让那些射向它的利箭变成了它的武器。所以,保持谦虚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向他人学习,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财富。

三、独立的人生需要持续的支撑动力

人生的旅程是很漫长的,有时可能会迷航,坚持做一个独立的人,就需要有持续的动力去保持自己前行的方向。

如果说兴趣是方向,那么好奇心就是驱动力。好奇心让我们不认为万物本该如此,好奇心让我们有了探索的欲望。每个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只有牛顿问苹果为什么是掉下来而不是飞上天;弗莱明没有轻易扔掉发霉的细菌培养皿,而是问细菌培养皿里怎么会没有了细菌,于是才发现了青霉素。愿同学们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除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的支撑还需要稳定的传动系统,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著名的环境专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奠基人陶葆楷先生25岁即受聘我校土木工程系教授,直到86岁去世,一直从事在当时被人看不起的水井改良、厕所改建、垃圾处理工作,被人戏称为“厕所工程师”;在这中间他经历过抗日战争、经历过“”,遭受过各种政治迫害、劳动改造,但是他始终追寻自己的理想,科研工作从未间断过。在清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老一代清华人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了艰苦的环境,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建功立业;今天的清华人中,有轮椅少年矣晓沅、有放弃各种诱惑坚守学术理想的肖翰珅,有为研究中西文化差异走了42个国家翻译几十万字学术著作的侯崛......他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个人都要开启自己走向独立的人生旅程了。希望你们已经通过独立的思考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准备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行囊里装着谦虚、好学和坚韧不拔,做好了独立前行的准备。

1来,清华的故事始终精彩纷呈。未来的清华在等待与众不同的你们的故事。最后,我祝愿大家都能在清华学会独立,开启精彩的人生。

篇15:最热的名校毕业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友、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法学院的傅书宁,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本科毕业生向大学期间所有关心、帮助和包容过我们的师长和亲友道一声感谢。谢谢你们为前行时的我们点亮指明灯,与成功时的我们分享喜悦,给失败时的我们温暖的肩膀和再次出发的勇气。谢谢你们成就了今天坐在综体的我们。

几年清华时光一晃而过。得益于图书馆和食堂的滋养,不少同学的知识水平与体重同向变化。我们大概难以忘记跑3000米时流过的汗,最后一刻在网络学堂上“极限操作”提交作业时的心跳频率,以及纠结于未来道路选择时那一个个迷茫的夜晚。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清华赋予我们的对宏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探索。在老师的指引下,我有幸在法学课堂上超越现状,思考如何让中国法治的明天更加美好;在经济学、英语语言与文学等课程中,我体会到另一种学科思维方式的魅力;在思源计划以及清华对外交流协会的大家庭里,在饭桌上、旅行中接受各院系同学提供的“课外通识教育”。

回望大学四年的成长,感触最深的是对自己所爱日渐明晰。大学期间一次次对内心的审视和对外界的探索,让我们逐渐了解了心之所向,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大学里的第一课大概就是认识自我,学会取舍。相信不少同学刚踏入清华时,都曾因大学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潮水般涌来的海量信息而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刚离开高中的我们,对大学充满新鲜感,常常希望可以尽可能多地抓住各种机会,提升自己。但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大一开学不久,我就因为兼顾太多课业和社工任务,导致在自以为拿手的辩论赛中疏于准备,力不从心,早早被淘汰。或许我们真正的失败不是追赶不上那些起点高的同窗,而是被盲目努力的自己束缚住了前进的脚步。做事要全力以赴,而其前提是认清自己所爱,以及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所在。缺乏清晰的目标,什么都想抓住,最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清华教会我做减法,促使我认真思考自己所最热爱、最渴望的事物是什么,认准它们,然后脚踏实地,风雨兼程。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通过各种探索,逐渐找到了自己所爱,并不断提升自己。在伦敦参加国际公众英语演讲比赛期间,我有幸和各国的优秀年轻人探讨世界共同面对的话题。我发现很多选手都乐于也善于带着同理心,去理解和分析自己生活领域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热点问题。大家之间也有许多超越民族和文化的共通之处。这让我觉得地球变小了,世界变亲切了,也使我对对外交流产生了热情。此外,外国选手对中国不乏好奇,也有些误解。作为在场唯一的中国大学生,我不由地产生一种责任感,要去认真倾听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尽力为他们澄清一些事实,努力向他们还原真实的中国。那次比赛令我最开心的是一位欧洲观众对我演讲的积极反馈。他大概说的是“谢谢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年轻人。我深受启发”。我想,最大的误解不是误解本身,而是不曾了解。在这个时代里,中国声音需要被世界上更多人听到,中国故事需要被分享给更多人。而我也因体会到了公众沟通的力量,而愈发喜欢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此后,我参与了校内外大量对外交流和公众沟通活动,扮演过活动组织者、沟通者、翻译等各种角色,也提升了多方面能力,收获了许多由衷快乐的时刻。在这一过程中,法学院和学校一直是我背后的强大支撑。是清华宽广的平台给予了我们广泛学习、大胆尝试的条件,帮助我们发掘自己的热情,和优势,探索无限可能性。

站在毕业选择的十字路口上,心之所向成为了身之所往。因为相信超越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所谓“人之常情”的存在,所以乐于进行对外沟通。因为认为让自己的祖国被世界上更多人理解很有意义,所以对讲好中国故事十分执着。对于二者的热情促使我最终选择了毕业后从事外交事业。希望能够为维护国家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对母校不舍与感激。清华是我们大胆探索、自由翱翔时的坚实后盾,也是我们毕业启航时的精神动力。感谢清华四年,培育了我的世界眼和中国心。从今天起,手握校友卡的我们将各自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愿本科岁月里踏实、纯粹的“少年感”永不褪色。愿清华精神与我们一路相随。愿梦想常青,担当常在,你我无愧于这个时代。

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篇16:最热的名校毕业致辞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怀着激动的心情又回到母校,毕业十一年了,再回到这里,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熟悉的老师们,有的虽然多了一些白发,但是在学生眼中睿智和亲和的感觉依旧;不熟悉的同学们,你们青春的面庞洋溢着多么动人的光彩,看着你们,就好像看到镜子里昨天的自己。祝贺你们,结束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到新的天地去展翅飞翔。

老师们安排我这个土掉渣的老校友今天来和同学们交流,估计是看中了我这个基层代表的身份,可以帮同学们,特别是还没实质性迈出过校园的学术研究生们接接地气。所以我今天主要和同学们分享一些基层工作的体会。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一、希望同学们坚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黑格尔说过:信仰是完全属于一个人自己的内在的确定性。他揭示了信仰的特点,就是完全自觉自愿、不讲条件的相信。人总要在内心里相信些什么,给自己一个活下去和奋斗的理由,从而赋予自己人生的希望和向上的力量。说到信仰,头脑中总会浮现雪山之下,经幡飘动,那些虔诚的一步一匍匐的行者,在别人眼中,他们是苦行僧,在他们自己的心里,他们是充实幸福的朝圣者。

我是1995年11月入党的,过去了,当初党旗下的神圣庄严感仍然在心底。我从内心里相信党,认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活着要吃饭,但是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能够为他人活着,为需要你的人活着才有价值。

我是级公共管理学院首届公共管理硕士,那时,全国唯一的一个脱产班就设在我们学院。入学前,我是湖北省兴山县水 月寺镇镇长,我是班上极少的来自最基层的代表。在学校里,我学习认真努力,各门功课都是优秀成绩。我们毕业时,六十九个同专业毕业生仅有三个人毕业论文为校级优秀,我是其中之一。

京外的同学基本都选择了留京工作,我也拿到了一个很体面的单位的Offer,但是我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我觉得召唤我的最大的力量就是在乡镇工作时基层群众让我感受到的被需要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让我愿意有所放弃。这些年,我历任湖北省兴山县县委常委、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百强县宜都市市长,现在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县委书记。十一天前,我作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代表,有幸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

同学们马上踏入社会,或者说回到社会,你们一定会遇到很多在校园里想象不到的困局,会遇到很多的选择,面对十字路口时,大家要记着自己的初心,记得自己的信仰。这样,无论结局如何,至少你不会后悔。

二、希望同学们坚持做一个干净的人

同学们毕业于清华,将来是有可能“位高权重”的,无论何时何地,希望大家都要记着干净两个字的份量。

县委书记的权力是很大的,前些年曾经有个省级纪委的干部跟我深夜长聊时说,依他多年办贪腐案子的经验,一个县委书记不需要主动要钱,只需要半推半就,一年收个百八十万不是什么难事。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刚到巴东不久,就有人试图给我送20万元钱,还有人试图给我送江诗丹顿手表,这是我之前即使在中国百强县宜都当市长都从来没有接触到的事情。我在大会上讲,我走到今天,从来没有给宜昌的历任书记市长和组织部长送过一分钱,我也不会收大家的钱。但是,当年年底仍然有少数干部试图给我送钱,而且是我认为不错的干部。

我这次能得到这个殊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对干净的坚守。我希望将来我离开县委书记的岗位后,人们给我的标签是“不收钱的县委书记”。

回想我的从政经历,要保持个人干净,我觉得定力非常重要,经常在思想上给自己紧紧弦,面对诱惑的时候马上想后果,才不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是把人生看远一点。“日食三餐,夜宿一隅”,正确对待荣誉、利益,保持阳光的心态,在工作中找快乐,虚荣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

二是把职位升迁看淡点。经常回看自己的起点,知足知止。不能因为做了一些职责范围内该做的事,没有被上级及时发现、及时提拔而心生郁闷、抱怨。组织不亏欠任何人的,别太把自己当根葱。

三是把名节看重点。我就希望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个好名声,好评价。当然,如果有干部和群众表扬我,我也得掂量一下,他说的是真心话,还是阿谀奉承,要知道自己是谁。如果是真心话,我会很高兴,也就会要求自己作得更好。节,是操守,是做人的骨气,做事的骨力。不在功利面前折腰,多看看“我为组织做了什么”,多想想“在群众中留下了什么”,对不对得起县委书记这个“尊称”,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底气对全县干部发号施令。

三、希望同学们坚持做一个有爱的人

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点对爱的体会,和大家共勉。我上大学时候,就能熟背罗素的英语文章《我为什么活着》,他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第一段话是: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弱势者的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我工作的巴东是国家级贫困县,穷人多,很多还非常困难。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6.7万人;各类民政对象5.1万人,其中,农村低保22885户40024人,城市低保3652户7351人;孤儿240人;财政供养的五保对象(鳏、寡、孤、独)2655人,应保未保1200人;精神病患者1573人,其中重度患者721人;办证残疾人12409人;艾滋病人累计发现459人,现存活197人。面对这些沉重的数据,我心里很难过,内心觉得这就是组织对我的嘱托。

12月1日,我到茶店子镇竹林坪村,这个村35人患有艾滋病,基本不与外界联系,成了孤村。我要镇政府杀了一头猪,我亲自请全村的艾滋病人吃饭。我与8名艾滋病患者一桌,互相夹菜,一起喝酒,我当时就是想宣传艾滋病可防可控,这些人已经够苦了,他们不应该被歧视,让人们不再谈“艾”色变。后来,我与一个艾滋病孤儿结为“亲戚”,他当时8岁多,因为村民排斥无法上学,而且因为艾滋病症状发作已是满身疱疹。我公开承诺“只要我还在,只要他还在,这门亲结到底。”目前,他已被送到特殊学校上学,身体、学习都很好。

我到巴东一个月时间后,县委向全县发出了“干部结穷亲”号召。要求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都结一户“穷亲”。三年多来,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1210人,一般干部137人,企业家和社会人士73人,共结对贫困乡亲1422对,直接受益困难群众4000人左右。帮助这些极端弱势群众的过程,也深深撞击着广大干部的心灵,使他们深受教育。

“我们这些穷乡亲,在等待着我们!他们期待的目光,早已穿越万水千山、风霜雨雪,我们奔向他们的脚步,大地会聆听!人间最冷的不是冰寒,而是麻木!你不是太阳,但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这是我亲手为长江巴东网干部结穷亲栏目写的开篇语。今天,我也把这段话和师弟师妹们分享,我们一起做有爱的幸福的人。

篇17:毕业晚会领导致辞

时间匆匆,岁月漫长。夏天,大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告别季节。你,朝气蓬勃,硕果累累,将告别美丽的湖校,走出岛上诗画校园,走遍全国,踏上人生新征程。此时此刻,全校的领导、老师、弟弟妹妹们百感交集,依恋之情难以割舍。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大学是你人生航程的起点,是你身心健康的基地,是你躲避风暴的港湾。

穿越沙滩的歌声充满青春。回头看,你专心致志,努力学习;你们团结友爱,奋进拼搏。各种丰富多彩的素拓活动,展现你青春活力的风采;各种奖项和奖杯都刻着你的杰出才华;晨曦和晚霞映出的林荫大道,布满了你思考和探索的足迹……你为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增添了新的一页。

爬到顶上一点都不疼,鹅几排飞。告别今天,手已凝成,冰心在玉壶。告别母校,希望你鼓起高昂的斗志,更加自信自强,更加勇敢坚强,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告别母校。希望你能欣赏和欣赏,珍惜师生、朋友、同学的感情,感激父母和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做传播爱情和文明的使者;告别母校,希望你能正确处理好就业、择业、创业的关系,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成功有成千上万种方法。弯腰凝视脚下的大地,你会感受到当今世界有多少爱!昂起头,仰望头顶的星空,你会发现明天的生活是多么有希望!相信吧,你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不要红,但要一直保持浪。靠栅栏思考怎么样?展望未来,我们深深地期待着你张开看不见的翅膀,翱翔在蓝天,放飞你的梦想;我们期待你的成功,期待你回到母校,期待你的感受。

祝大家一帆风顺,一路高歌,早日实现远大抱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篇18:毕业晚会领导致辞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河南科技学院20xx届毕业生举办一个盛大的晚会。在此,我谨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全体教职工,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我要向那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人才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圆满结束。

四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在学生的生命中也不算太长。但这四年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通过这四年的学习,你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到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你和年轻人一起成为了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修养的社会。

我相信,对于你来说,四年的生存是丰富多彩的。教室里有你辩论的声音;操场上有你矫健的体态;树荫下有你爱的低语。对待国家大事,你强而有力,激发你的笔墨;对待专业知识,你认真学习,一丝不苟。这片土地给你留下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迷茫,友情的回忆,爱情的甜蜜,失恋的痛苦。但是随着毕业时间的到来,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

在这里,我想对即将毕业的毕业生们寄予一些希望:

希望大家在社会选择的过程中能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学的理论还是很有限的,理论经验更少。一张白纸,只是写字。所以,毕业后,你要放下架子,在社会的大班里虚心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才。

任性让你难过。也许我们很淘气,让你难过,但请原谅我们。这是我们孩子和成长的真实故事。同学们热情的笑容,老师们慈爱的眼神,班级热烈的气氛,让我们都来了。现在我们学会了爱,学会了坚持。学习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会保持母校的优良学风,不断充实自己。“阳光总是在风雨后出现。”我想所有努力的汗水,理想的希望,都会化为频频的好消息,如期而至,飞向你的案件。我知道这是对你无私奉献的最好回报,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曾经是平宝中心小学的学生。今天,我们为生活在肖平而骄傲,我相信肖平明天也会为我们骄傲。

现在,我向所有六年级的学生发出一个倡议,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我们最敬爱的领导和老师鞠躬三次:

(全体起立)一鞠躬,感谢您六年来的认真教导;二鞠躬,感谢你这六年的辛苦;谢谢你和我们一起长大。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离开母校,就改变了身份:小学生变成中学生。不变的是友谊: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些小学生活的场景和片段总会浮在我的脑海里!会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再见亲爱的母校,希望我们能永远想念彼此。

篇19:毕业晚会领导致辞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河南科技学院20——级毕业生晚会。在此,我谨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全体教职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庆贺!向辛勤培育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在同学们个人的一生中也不算漫长。但是这四年却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通过这四年的学习,你们完成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景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你们已经成为有知识、懂技能、有修养的社会有为青年。

我相信,对你们来说,四年的大门生存是丰富多彩的。教室里有你们辩论的声响;操场上有你们矫健的身姿;树阴下有你们恋爱的耳语。对待国度大事,你们气壮山河,激扬笔墨;对待专业知识,你们辛苦研讨,一丝不苟。这片土地留下了你们乐成的喜悦、失败的迷茫、友谊的回想、恋爱的甜蜜、失恋的痛楚。但随着毕业时刻的到来,全部这统统都将变成已往。

在此,我对即将毕业的毕业生们,提出几点希望

希望大家面临社会的选择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你们学到的理论还很有限,理论经验更少。一张白纸,恰好写字。因此你们毕业后要放下架子,在社会这个大课堂虚心学习。现在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成为社

任性,让您难过,也许我们曾经调皮,让您伤心,但请原谅我们,那是我们经历儿童,走过成长的真实故事。同学们温馨的笑容、老师慈爱的目光、班级温暖的氛围,让我们都走过来了。如今我们学会了去爱、去坚持。学习是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会保持母校的优良学风,不断地充实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所有拼搏的汗水与理想的希冀,都会化做频传的捷报,如期而至,飞到你们的案前。我知道,那是对你们无私奉献最好的回报我们也会时刻铭记自己曾经是一位平堡中心小学的学子,今天我们为生活在平小而骄傲,相信明天平小定会因我们而自豪。 现在,我向六年级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我们最敬爱的领导、老师们三鞠躬 (全体起立)一鞠躬,感谢您,六年来的谆谆教导;二鞠躬,感谢您们,六年来的辛勤操劳;三鞠躬感谢您们伴我们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离开母校,改变的是身份: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不变的是情谊: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将来,不管我走到哪里,小学生活的这些镜头与片段,都会永远的地浮在我的脑海里!都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再见亲爱的母校,希望我们能永远彼此的怀念对方。

以上名校毕业领导致辞(精选19篇)的内容,由学练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

最新范文

名校毕业领导致辞(精选19篇)06-25

高中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共14篇)06-25

高三学生动员大会校长发言稿06-25

中学校长开学讲话稿范文06-25

初三毕业典礼校长毕业致辞范文06-25

校长教师节致辞(精选20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