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模板优秀17篇

时间:2024-10-19 08:11:29 投稿人:kaka003

小编给大家分享小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模板优秀17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coco。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ppt课件。

大小、形状不同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2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小燕子》歌曲律动。)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

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

6、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2、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课件,随机朗读训练。)

烟村四五家: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你读的真好,老师好象闻到饭的香味。还有谁也能让老师闻到饭的香味?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亭台六七座: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小朋友一块儿读。

八九十枝花: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小朋友也喜欢吗?谁和她比一比?开火车读?双组赛读。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相当于这里到塘桥的路,所以课题说?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3、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卡片1-10)

2、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1-10)可是,他们怎么都不动了呢?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3、怎么,他们还是不开心?原来他们听不懂中文,哎,我们小朋友也很会说英语,一起用英语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4、哇!瞧,他们可高兴了,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唱吧!跳吧!(课件,音乐)

5、燕子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那么能干,给我们送果子来了,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去、里你是怎么记住的?)

6、燕子姐姐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燕子姐姐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中间两条线是什么?一的笔画是横,你能说说怎么写好这一横吗?(指导写“一”)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对燕子姐姐家乡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6、燕子姐姐可满意了,听,她在跟我们说什么?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3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4

1、认识本课的十二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数字卡。

1、同学们的古诗读的真棒!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奇妙的诗,宋代诗人邵康节把十个数字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

2、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跟老师一起读诗题!男生读,女生读。

过渡:这首奇妙的诗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1、(观看古诗视频)多美的诗啊!你们想读吗?

请大家打开书44页,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再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生字圈出来读三遍。(学生自由试读,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大家看,(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生活中认识的,数学课上认识的,看拼音认识的)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

过渡:现在咱们就用拼音认字的方法来学学这些生字

4、请同桌两人一起拼读这12个生字。 (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 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正音),齐拼读,男女一个接一个赛读。

5、大家都读的很棒,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老师来开几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开的最棒!“火车火车往哪开?火车火车--”(一一一,二二二……,)读完之后再单独给“去”和“里”组词或说话。

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数量词说话。学生说完后,把数量词标出,解释:像这样由数字和量词组成的表示事物多少的词就叫“数量词”,读两遍!

6、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古诗)

7、大家看(师指每行诗句),这首诗一共有这样四行,我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行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们读得准不准,通不通顺。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四行诗可以分成几句呢?(看这个小圆圈,它是句号,有句号的地方代表一句话结束)

那这首诗每两行是一句,一共有两句,下面就请男生读第一句诗,女生读第二句诗。比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8、大家读的真流利,数学书上的数字“1,2,3,4,5,6,7,8,9,10”(师依次贴出数字卡)看这里这么热闹,想来我们汉字王国里找朋友。谁愿意帮他们找对朋友?请十个同学拿字卡上来贴,对了,大家一起说“对对,一一一”(类推)

9、真棒!十对好朋友都找好了,他们要手拉手回家去了,咦?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哪里去了?(师手拿“去,里”)生说在老师手里,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去吧!生读师贴

师:生字回到了家,诗人也要回家了。咱们一起去诗人美丽的家乡看看吧!

1、(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从人家的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山上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站在亭子里往下看,村子周围,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看到家乡这么美,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诗(教师范读古诗)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2、谢谢你的夸奖。读古诗的时候要有节奏,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这样读出的古诗就很有韵味!你们想读的有韵味吗?(想)那让我们的小手帮助我们打拍子,跟着老师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读古诗),同学们学的真快,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感受,古诗会读的更好!

现在让我们走近诗人的家乡去感受那里的美景吧!(出示画面)我们往前走了二三里远的路,就能看到--?(房子或家,人家)

3、真会观察,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飘出缕缕炊烟呢!炊烟袅袅,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诗人把这里称作--“烟村”,(出示“烟村”)谁愿意把“烟村”这个词读给大家听?读的真好,我们跟他读。

谁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你读的真流利!)咱们一起读, (你们把小山村读的真美啊。)

4、(出示画面)我们再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画面)在这样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还可以看风景呢!(出示词卡“亭台”)谁来读“亭台”这个词?跟读(你们读的真准!)

我们站在亭台上欣赏村子周围美丽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谁来读读这句诗?(指名读第二句。你将小山村四周的美景都读出来了)。咱们跟他这样读!

5、诗人用十个数字串成的这首诗,写出了小山村的宁静、美丽!你们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古诗)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美啊!

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感受这美妙的景色吧!(师生共同背诵)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古诗记住了!

老师还给大家找来了一首数字写的古诗呢?

清朝有个叫郑板桥的诗人也用数字写出了一首描写美丽雪景的诗。(出示古诗)闭上眼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像。

你仿佛看到什么?是啊!这首小小的诗就写出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们的数字多奇妙,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1.用数字说几句话,并写在书上。(如:我有一本书。)

2.选一样东西用数字写一首小诗。不会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如:老师写的《绿叶》)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5

一、课前准备:

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 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

、观察图画:

(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 师:小朋友,� (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

(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4、认识生字。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

(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5、我会画。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6、我会唱。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6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7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_九十枝花。

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

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 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如果运用一至十这十个数来写诗,一定妙趣横生,别样美。如果数学问题也用诗歌形式来表述,也-定是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数学诗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具体表现在:

根据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伊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插图的景物,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朗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和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名称,接着指导学生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是这样教学生写字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位——教师范写,学生观看——学生书空、描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第一次写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8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习古诗

1、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9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10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情景,发现古诗蕴含的数字规律。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电子大书、课件动画等。

一、欣赏图片。

——师: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小山村)请大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的内容比较多,引导由近处往远处看)

——鼓励幼儿说出看到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古诗。

师:宋朝诗人邵康节,看到这幅美丽的景色也赞叹不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来赞美它。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逐句给幼儿解释古诗大意。重点理解词汇“烟村”“亭台”。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三、绘画活动。

——请幼儿根据古诗的大意,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画下来。

——请幼儿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应变

可以先复习《我们一起跳房子》等含有数字的儿歌,然后再引入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多接触一些含数字类的古诗。例如:郑板桥的《咏雪诗》。

区角活动

语言区:制作可以插入文字的古诗图片或图书,即让幼儿在适当位置插入1至10,然后念故事。

环境创设

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有中国古代小镇特色的地方游玩,让幼儿增长见识、拓展视野。

相关链接

《一去二三里》网络视频资料。古诗大意:诗人从别处走来,大概走了二三里路,看见前面有个小山村,有四五户人家,屋顶正冒着炊烟呢。远处还有六七座亭台,围绕着亭台有好多的鲜花,八、九、十数都数不过来。

附录一:

邵康节即邵雍(北宋哲学家)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定居洛阳。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梅花诗》等。

附录二:

《咏雪》

清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11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也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a、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b、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

“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a、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b、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c、男女生分别齐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c、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小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 12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复习六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和三个音节(jia zuo hua)。

2、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

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

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

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⑴ 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⑵ 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⑴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⑵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⑶ 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⑷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⑸ 男女生分别齐读。

3、课间活动:数数歌。

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

⑴ 谈话激趣: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

(出示田字格。)

这就是生字的家。

(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⑵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一”:

⑴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⑵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⑴ 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⑵ 选生字卡填空。

(图文对应)

⑶ 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请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卡片填空:

kuai tian 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 )朵花 ( )个球

二、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⑴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⑵ 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⑶ 总结:

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

(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五、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1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_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幼儿可以愉快,舒畅地朗读古诗,使幼儿很快地认读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幼儿接受能力很快,教师也顺利完成这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地。

小百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_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14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邵康节

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v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v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v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v中赐谥康节。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15

1.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王国的所有朋友。今天让我们带上这些拼音朋友离开拼音王国,朝生字王国的方向出发,去认识更过朋友,请各组坐上自己的火车,比比哪一辆火车开得快。

2.用开火车的形式复习全部的拼音。

1.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汉字王国的大门了,哇!这里真美丽。(出示本课挂图)

大家看到什么了?谁来当当导游,把这里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学生观察图后,说说景色)

2.这里还有一首童谣来介绍这个美丽的地方,现在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一起去认识它。

a.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己试读童谣。

b.这首童谣的名字是什么?

c.请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d.哪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在拼音和朋友的帮助下认识的?

1. 我们一起去认识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全班齐读,重点引读四、十、三)

2.拿出你们的生字卡片,小组讨论一下要怎么分,为什么要这么分?

3.汉字朋友其大家去他们的家里做客,我们一起去吧。瞧!车来了,我们把汉字朋友送上车(出示画有汽车的图案,在上面打上方格,让学生根据童谣给生字安排位子。)

4.解释 “里”在童谣中的意思。

5.路上的景色很美,大家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6.终于到了汉字朋友的家了,但是他们在路上跟老师说,他们想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交朋友,所以他们要考考大家,大门有一个机关,只有通过才可以进去。(出示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

网友讨论:

我上这课时就试过,效果更好一点,而且学生更能方便记忆课文,以上只是我教学中的一点发现,不知道对不对,请多多指教。

曲曲:同意焰火的意见,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愉快识字的,把识字和读韵文更好结合就更好了。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16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17

1、我会认。

a、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隐去)。游戏说明: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

2、我会记。

a、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b、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a、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b、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c、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能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分发给学生的材料上须注音)

最新范文

小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模板优秀17篇10-19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案22篇10-19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优秀24篇)10-17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评语【优秀29篇】10-17

小班《棒棒糖》教案【最新23篇】10-17

幼儿园秋季小班开学第一课的教案(优秀3篇)10-16